历史上曾被称作南京的地方有哪些
提到南京,人们想到的肯定是现在的江苏省会南京市,但是您知道吗,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八个城市被称为“南京”。 …
历史上南京都有过哪些旧称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称号。那么,您知道历史悠久的南京曾经都有过哪些旧称吗? 公元前495年,吴王…
清朝八旗制度的特点特征
1.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等多种职能 作为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等多种职能,对早期…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衰亡
随着议政王大臣会议对亲王、贝勒的权力逐渐实现制衡,其权力也不断扩大,无疑,这对皇权又构成一种威胁。顺治元年(1…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发展
崇德年间(1636—1643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掌不算广泛,主要是遵依皇帝之旨,对宗室贵族过误予以议处,以…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产生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产生 议政制的雏形,早在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之时就出现了。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后,他亲领正黄、…
清朝八旗圈地运动始末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满族诸王、勋臣、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
八旗制度牛录、甲喇、固山的区别
1.牛录 牛录是基层组织,是旗的基础。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之后即开始编建牛录,由于处于草创…
最早的晒盐发明者:陈应功
最早的晒盐发明者:陈应功 相传最早的晒盐发明者是陈应功。陈应功(944—982),字以忠,因平定福建有功被北宋…
仓颉造“盬”的传说故事
关于“盐”字的最早出现,没有文献资料可查。世代相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位叫仓颉的大臣所创造。传说中仓颉有四只眼睛,有…
落凤化盐的传说故事
落凤化盐的传说故事 传说詹打鱼在渤海湾捕鱼时,在海滩上看见落有一只美丽的凤凰,便想起前辈常说的“凤凰不落无宝之…
典故运用的效果与方法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
典故的类别与来源
典故的类别 典故简单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引用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简称为事典;二是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简称…
典故正用与典故反用的区别
1.正用 所谓的“正用”就是在诗文中出现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其原义基本不变,称之为“正用”。 ①掷…
典故明用与典故暗用的区别
1.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借其意而明用之,即对典故进行比较简单的概括或者引述,读者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例如…
北流诗歌:“漆诗歌”沙龙
“漆诗歌”沙龙成立于1999年农历五月初五“诗人节”,其成员基本限于广西北流市。 是对诗歌的热爱使得这些志同道…
百越巫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这是固有的本土文化。桂东南的百越巫文化带有南疆特色,神秘而富于变化。桂东南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偏于一隅,在古…
鬼门关与岭南文化的关系
鬼门关与岭南特色文化是分不开的。 首先,岭南文化是原生型的世俗文化。岭南文化是在岭南这块土地上由岭南人创造的,…
鬼门关与历史上的名将、文人墨客
从唐代开始,“鬼门关”扬名天下,被许多文人墨客吟咏。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写道:“鬼门关在北流西十里,…
“魁星关”与岭南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
元朝时,除了“鬼门关”之外,又有“老鼠关”之类的戏谑名称。元代台州人陈孚(1240—1313年)《老鼠关》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