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产生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产生

议政制的雏形,早在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之时就出现了。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后,他亲领正黄、镶黄两旗,大贝勒代善是正红、镶红两旗的旗主,二贝勒阿敏主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辖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领有正白旗,镶白旗为汗之长孙杜度辖领。汗之其他子侄、孙阿巴泰等贝勒,也各自拥有汗赐予的若干牛录。

由于各旗主贝勒的强大权势及其激烈争夺汗位(努尔哈赤先后立褚英与代善为储失败),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日向八旗贝勒宣布,今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新汗由八贝勒商议后“任置”,军国大政由八贝勒议处,汗与八贝勒并肩而坐,同受大臣国人朝拜。由于当时努尔哈赤拥有绝对权威,故八和硕贝勒对国政只是“协理”而已,共议权力十分有限。

努尔哈赤晚年,对未来汗位继承者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同时突出了八和硕贝勒的权力:废立汗的权力,即汗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八和硕贝勒享有“全都集合商议处理国事”的决策权力,对重大国事必须得到八人的一致通过方可施行等等。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故,经大贝勒代善提议,诸贝勒“任置”皇太极为新汗,以汗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主,辅以诸贝勒,议处全国军政要务。这样,由努尔哈赤时期一人南面独坐接受贝勒大臣的朝拜改为四大贝勒南面而坐,结束了汗的绝对权威统治。

不满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对汗权的约束,皇太极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极力压抑旗主贝勒权势,提高汗的权力。天聪四年(1630年),他借二贝勒阿敏放弃永平之事,将其定为欺君误国十六大罪,幽禁终生,以忠顺于己的济尔哈朗继任镶蓝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底,又追定已故三贝勒莽古尔泰及其亲弟德格类谋叛大罪,将正蓝旗并为己有,独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并借故训斥大贝勒代善。天聪六年(1632年)从元旦朝贺典礼开始,皇太极于南面中坐,三大贝勒坐于侧位,其南面独尊的地位从而确定。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大贝勒代善等八旗贝勒大臣尊天聪汗皇太极为“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皇太极分封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为和硕亲王,阿济格为多罗郡王,杜度、阿巴泰为多罗贝勒。为了进一步分解亲王和贝勒的权力,崇德二年(1637年)四月,皇太极又命贝子尼堪、罗托、博洛等与议国政,各旗又各设议政大臣三员。此时的亲王、郡王、贝勒、八固山额真,加上各旗专设议政大员三员,约有四五十人,组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国正式进入在皇帝指挥之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处军国大政的新时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51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