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大全 文化风俗 正文 下一篇:

仓颉造“盬”的传说故事

关于“盐”字的最早出现,没有文献资料可查。世代相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位叫仓颉的大臣所创造。传说中仓颉有四只眼睛,有书写的天才。他能仰观天文,俯察万物,天上的星斗、龟背上的甲纹、鸟的羽翼、山川的形势,他都可以收摄临摹,创出文字。所以后人把盐字的出现也记在他的名下了。

仓颉造“盬”字的传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仓颉跟随黄帝迁都到河东盆地盐池附近,回忆起黄帝是怎样经过残酷战斗,才击败欲夺天然盐湖资源的蚩尤民族;又是怎样代表正义,满怀一腔愤怒,将好战分子蚩尤进行肢解,蚩尤的血又是怎样流进盐池的。人类对盐池里的盐,又是怎样的珍惜有加,容不得丝毫的破坏和浪费。黄帝经天纬地,作为天下部族的盟主,对盐池食盐又是怎样的高度重视,让办事公正的大臣去管理盐池。仓颉看到每个人不论贫富,可以公平用盐的情景,体会百姓得到盐时的不同心情,一切外在的、内在的、自然的各种因素,反复与他的心灵发生碰撞,经过一连串的思考,“盬”字的字形在仓颉头脑中产生了。他把它认真地写了出来,感觉非常满意,便把这个字带给黄帝看。黄帝看了这个“盬”字,也非常满意:盐是德高望重的大臣掌管的,左上边指的就是“臣”。盐必须每个“人”和“口”都有,右边的人口呼之欲出,人都珍惜地把盐放在器“皿”中供日常食用。黄帝要的字就是这个字!后来有人解释,为什么解池最初的“盐”字写成“盬”,这是因为“盬”和“古”“苦”属于谐音,证明它是自然生成已久,而且解池盐本身味道除了咸之外,稍有点“苦”。

第二种税法:相传,夙沙氏煮出五彩缤纷的海盐后,炎帝带着夙沙氏去拜见黄帝。宴席中,炎帝和夙沙氏献出海盐用于调味,其结果,海盐调出的味,比黄帝拥有的盐池自然生成的苦盐味道鲜美。黄帝一打听,知道是炎帝的大臣夙沙氏带领部落人用器皿煮海水的结果。于是,黄帝要求仓颉造一个“鹽”字。

仓颉结合夙沙氏煮盐经过,及其身为炎帝之臣等多重含义,就造出了“鹽”字。这个“鹽”字由“臣”“人”“卤”“皿”四个部分组成。“臣”代表夙沙氏是炎帝的大臣;“人”“卤”代表盐是由人监视卤水煎盐,“皿”则说明煮盐所使用的器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5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