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年间先后来华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人,在中国弘传正纯密教(纯密)并正式形成、宗派,后世称这三人为创立密宗的「开元三大士」。
密宗是公元7世纪形成的印度密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而建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早期传入中国的多为杂部密教(杂密)典籍,如初唐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12卷,也属于陀罗尼、真言的汇编性质。由于这三个人和他们的弟子努力弘传的结果,密宗从此独树一帜,与唐代佛教其他教派分庭抗礼,极一时之盛。
密宗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和各种神格信仰为特征,主张口诵真言咒(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和心作观想(心密),三密相应便可即身成佛。修法时,建造曼荼罗,配置诸佛菩萨。根本经典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金刚顶经》),宣传以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受用身,主张“五佛显五智说”。《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则宣讲密教的基苯教义、仪轨和修法、供养的方式方法。
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中天竺密教高僧善无畏(637~735)携梵本经西域到达长安,深受玄宗礼遇,尊为国师、教主。善无畏曾先后在长安、洛阳译出密教经典多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洛阳大福先寺译出的《大日经》和由其弟了一行撰的《大日经疏》。善无畏传授以胎藏界为主的密法,以《大日经》为“宗经”,这是中国密宗正式传授之始。著名弟子中,一行从善无畏学密法,译密典,亲承讲传。此外还有智严、义林、新罗玄超等。
720年(开元八年),南天竺密教高僧金刚智(669~741)经南海、广州到长安,其弟子不空(705~774)于同年经陆路也到达长安。金刚智在长安开坛灌顶,传授密法。其译场设在长安、洛阳二处,共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密典10部、14卷。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携回梵本多部,回国后在长安、洛阳等地译出《金刚顶经》等密典11部、143卷。不空居大兴善寺开坛灌顶,并曾赴河西、五台山等地传法。善无畏、不空系统传授以金刚界密法为主,以《金刚顶经》为宗经。不空著名弟子有五台金阁寺含光、新罗国慧超、长安青龙寺惠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觉超,世称“六哲”。
“开元三大士”中,善无畏死后诏赠鸿胪卿,葬于洛阳龙门西山广化寺。金刚智死后号国师,于龙门奉先寺西岗起塔安置。后又追赐开府仪司三司,赠号“大弘教三藏”。不空终于大兴善寺,于寺内起塔建碑,追赠司空,号“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