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农村的传统丧葬习俗

闽南乡村传统丧葬习俗

在福建地区,丧葬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礼仪习俗,它的存在和流传至少有千年的历史。福建各地的丧葬习俗大多程序繁多,略有差异,其中闽南人对丧葬尤为重视。在闽南人的传统观念里,人“死”是“过身”,“过身”即灵魂已转世投胎,重新获得新生,乡村常见移厅、初丧、入殓、停柩、出山、入土、守孝、捡骨等民俗。现以厦门市某村丧葬习俗为例,对闽南丧葬习俗进行简略论述。

1.移厅。也称“搬铺”。在闽南地区,老人50岁以后去世,就算是“寿终正寝”。当地用两个板凳和三四块床板搭起“水床”,俗称“过身床”。在老人未断气之前子女们不要啼哭,病危的老人知道大限已到,开始交代后事,留下遗嘱希望子女都能到齐,到老人身边为其“送终”。老人断气前,为其穿上3件、5件或7件不等的寿衣。在穿寿衣时,要先将寿衣反穿在孝子们身上,全部穿好以后再全部脱掉,后一次性正穿在老人身上。在搬铺时如果老人的长辈父母还健在,一般不搬进正厅,仅是搬到偏房之中。

2.初丧。老人断气,俗称“过身”,开始进入初丧。此时开始设置灵堂并报丧。在正厅设置“孝堂”,也有的专门在厅旁搭建“灵棚”。灵堂设在正厅,要先“净厅”,将天公炉、烛台、祖先灵位、红对联等带有喜庆色彩的物品一律摘下,挂上白色围帐的孝帘。给死者用白色布盖脸,身上盖天地被。在死者的脚后放置一碗米饭,插上单根筷子和鸭蛋一枚,俗称“脚尾饭”,给死者点上一支白色蜡烛作为长明灯,持续烧香和烧纸钱。在门前设置灵桌,同时摆放用纸做成的魂帛(牌位),或者死者遗像。在桌子两侧各放一个“桌头娴”(纸制仆婢),持续点燃白色蜡烛和香。孝子和儿媳妇们披麻戴孝,全家围在死者身边开始哭丧,俗称“发丧”。此时摘去红色对联,要在大门上挂上一块白布,俗称“挂孝”,表示家里有人故去。在大门外边摆上一顶半人高的纸扎轿子,俗称“过山轿”,有纸扎轿夫。“过山轿”是家有丧事的标志,还可以看出死者性别,男性死者为绿色红顶,女性死者为白色红顶,轿上还标有辈分。

3.报丧。孝子们要派人给亲友报丧,由于身穿重孝不进家门,仅在门外告知。亲友需要给报信人一杯清水漱口,以添彩气。亲友得知死讯需要送一些冥纸、挽轴、现金等“奠仪”,丧家以毛巾、手帕、红丝线和糖果来回礼。

4.辞生。在入殓前要举行“辞生”的仪式,主要用12碗菜肴祭祀死者,若死者无宗教信仰,一般荤菜和素菜各6碗。祭祀要由“好命人”或“师公”逐一拿起每一碗菜,用筷子夹起菜肴,形似喂食,口中说着吉祥话,将菜逐次敬献给死者。

5.入殓。在小殓阶段给死者“乞水”净身,孝男要带头去“乞水”,手捧请水钵,在盛器底部放置一块白布和十二枚铜钱。家人列队到河边半跪着将钱投入水中,口里默默念着“向土地公买水”,用钵将水舀起来以后哭着回家。到家以后,孝子们用白布蘸水给死者洗脸、洗手、洗足等,为死者穿好寿衣移入正厅。从乞水到穿上寿衣俗称“张穿”。入殓时要择选吉时,女性死者要请娘家人到场,生肖与死者相克者回避。入棺时由长子抱头,其余子女4人或6人抬身体,平放入棺材内,盖上“天地被”。在遗体两侧放置死者喜爱之物和随葬用品。入殓时,遗体进棺材,俗称“入大厝”。入大厝被视为死者喜迁新居,在打开棺盖时孝子们不能哭泣,要在棺材边举行“放手尾钱”的仪式,此仪式与“辞生”仪式合在一起,即将死者自己存放的余钱,或者在老人临终时子女给老人的钱,取出以后按房份分发,俗称“分手尾钱”,这属于留给子孙的钱财。

6.封棺。在入殓以后盖棺,盖棺时孝子们跪拜哭泣,告别遗容,依次祭拜,随后封钉,在棺材四角钉上角钉。让舅舅拿红纸、斧头先敲打一下,由土公(土工)边钉边唱“一钉东方甲乙木,子孙后代有福禄;二钉南方丙丁火,子孙后代发发发……”。最后留一根松的,由孝子或孝孙用牙齿拔起,将钉子吐到斗里。在斗中放有木主、五谷、铜钱等。入殓完毕后,孝子们将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衣物和药罐等,带到村外偏僻处进行焚烧,俗称“送脚尾”。

7.停柩。在闽南地区通常都是在家停灵3—7天,也有停灵到“三七”以后,再择选吉日下葬的。停灵在家时孝子们要日夜守灵,亲戚做伴守灵,俗称“坐冥”。在守灵结束以后,师公以桃枝蘸着清水四洒在厅内,驱凶避邪。

8.出山。亦称出殡。在出山日孝子们穿着孝服,孝女们跪扶在棺侧痛哭,俗称“哭棺材头”。杠夫将棺材抬到门外,俗称“转柩”。随后举办“起柴头”的仪式,俗称“起灵”,即送棺出葬之祭。随后给棺材“封钉”,孝子们排成一队,在司仪的指导下绕棺三圈。随后用粗绳把棺材缚于“独龙杠”上进行“绞龙”。在木杠两端又横绑上小杠,用32名杠夫来抬棺材。在棺罩上部放置纸扎的宫殿和古装人物,下面罩住绣帘。送葬亲友给棺材行礼。吹响开路鼓乐以后正式出山,前面以“开路神”(用纸扎的高一丈多,面目威武狰狞的神像)为先导,后面用“草龙”(稻草束)燃火冒烟。由外甥挑着大白灯沿路撒纸钱,子孙们手执哭丧棒扶棺,当出山队伍走到闹市街头以后,孝子们要跪在路旁向送葬亲友磕头致谢,俗称“谢步”。亲友们在路上设祭,祭奠死者,俗称“排路祭”。

9.下葬。在闽南地区,下葬前要进行净坑、净圹的仪式。由礼生手执香炉绕墓穴一周祛除邪气,将五张纸钱放入墓圹,寓意金木水火土,祭祀之后埋葬立碑。邀请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点主官,孝子们背向墓碑跪下,反手负木主于背上,点主官手持朱砂笔在“王”字上点一点成“主”字,然后继续在朱点上点些墨,并口念赞颂词,最后将朱砂笔朝着太阳的方向投掷出去。结束以后孝子们跪谢点主官。在下葬以后,由长子捧着木主,带着沙土返回,将木主安放于祠堂,俗称“安灵置孝”。

10.捡骨。福建民间自古以来就流行着捡骨的葬俗。葬后若干年,将死者遗骸挖出,装入陶瓮(金斗瓮、黄金斗)中,择选吉日继续安葬,俗称“捡金斗”或“捡金”。金斗瓮一般男女有别,男性使用的金斗瓮较高,写着福字,女性使用的金斗瓮较矮,上写寿字。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91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