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五智」出自金刚乘教义,主要是讲密宗行者要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必须具有五禅那佛的五种智慧。「六大为体」是密宗对宇宙本源的解释。
密宗行者仅靠念咒,建曼荼罗无法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还必须具有五禅那佛(大日、阿 、宝生、弥陀、不空成就)的五种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所智)。如果有了这五种智慧,虽食肉、饮酒、作男女事也能达到“菩提”(觉或智)。但这种“智慧”必须由师父直接传授指导才能得到。所以西藏佛教讲“四皈依”,还要皈依喇嘛。所谓“无喇嘛上人,如何得近佛?”就出自此因。“五智”这种概念在金刚乘教义中成了密宗行者战佛的精神要素,并认为具有种种“灵妙”、“神变”之作用。因此,在无上瑜伽密中,以所谓女性之“明妃”来表征“智慧”,行所谓“密灌顶”、“慧灌顶”之类的仪式,都是依此义理而衍生的。“密灌顶”和“慧灌顶”是双身修法必经之灌顶仪式。
任何宗教都有一种对宇宙本源的认识和解释。在藏密典籍中,“法界缘起”、“种子相续”等学说,就是讲“六大为体”的本体论的。密宗认为“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是大日如来的法身,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体,是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根源及生存条件。“六大”为宇宙万有,因而皆具众生心中,而这一点佛与众生体性是相同的。但又认为对宇宙万物的本性的认识,是“诸佛菩萨”之外一切“凡人”(众生)所不能感受和认识到的,“非依如来加持感应之力不能识得”。因此,众生需修“三密”,以求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