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觉囊派及其密法是什么?

觉囊派教法渊源于域莫•弥觉多吉(12世纪初时人)。他曾向许多人学习过时轮金刚和密集等密法,后来创立「他空」的见解,成为该派独特的见解。

弥觉多吉的五传弟子衮邦突结尊追(1243~1333)在拉孜东北建立了觉莫囊寺,该派因此而得名。突结尊追的著名弟子是凯尊云丹嘉错(1206~1327),他曾学习过卓译师传授的时轮金刚密法。他的弟子是笃补巴(1290~1361)。到笃补巴时觉囊派才兴盛起来,他曾学习过萨迦派教法,因此,有人说觉囊派是公元14世纪初从萨迦派分生出来的。

笃补巴原名希饶坚赞,笃补巴是他的出生地,故名笃补巴。他早年在萨迦寺讲经,所讲内容涉及噶当派的《入菩提作论》。因萨迦派禁止讲其他教派的书,所以他的举动得罪了萨迦寺的上层喇嘛,于是他只得离开萨迦寺,到前后藏各大寺云游。他31岁时到了觉囊寺,向凯尊云丹嘉错学习“时论金刚”等密法,35岁时继任觉囊寺座主。他著作很多,除论述“他空见”之外,还有许多密宗、历算等方面的著作。其弟子甚众,常随其后的就有两千多人。觉囊派在笃补巴时很是兴盛,但在他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表现,无著名僧人出现。

到公元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该派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多罗那它(1575~1634)。约在公元16世纪晚期,觉囊派改为活佛转世相承,据藏文史料记载,该派僧人衮噶卓乔死后的转世就是多罗那它。多罗那它原名衮噶宁波,卫藏交界处的喀热琼尊地方是他的家乡,相传他是嘉译师的后裔,幼年在觉囊寺学经,30岁受比丘戒。他著有一部《印度佛教史》(1608年成书),颇有影响。

觉囊派原受拉堆绛地方势力支持,到16世纪后期拉堆绛地方势力衰落后,该派又得到第悉藏巴的支持。第悉藏巴•彭错南杰在1612年以武力统治后藏,到1618年又以武力控制了前藏。他和其子弟悉藏巴·丹琼旺布都是支持觉囊派的。由于他们的支持,再加上多罗那它的声望,觉囊派在这期间又出现了一个比较兴旺的局面。

公元1614年,多罗那它在觉囊寺不远处创建了一座达丹彭错林寺(rtag brtan phun tshogs gling)。不久,外蒙古喀尔喀部统治者派人来西藏迎请高僧去外蒙传教(当时外蒙已有属萨迦派的寺院),第悉藏巴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请多罗那它去外蒙古传教。多罗那它去后,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一带活动了20年时间,颇得喀尔喀部汗王的信奉和支持,尊称他为哲布尊丹巴,他在外蒙古建了许多寺院。1634年多罗那它去世。恰在1635年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王妃生一子,一些蒙古汗王就把这个孩子认为多罗那它转世,成为哲布尊丹巴一世。1649年哲布尊丹巴一世进藏学经。当他学业完成准备返回外蒙时,敌视觉囊派的五世达赖已经掌握藏宗教大权,便勒令哲布尊丹巴一世改信黄教,否则不承认他的活佛身份和外蒙的宗教地位。

迫于五世达赖的权势,哲布尊丹巴一世只好从命。于是五世达赖给他加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尊号,从此外蒙古地区普遍改信了黄教。与此同时,五世达赖还在西藏把觉囊派的经书和经版全部没收,加以封存,还把达丹彭错林寺改名为噶丹彭错林并成为格鲁派寺庙。在此情况下,觉囊派很难流传下去。因此,到公元17世纪后半期,该派已不复存在了。

觉囊派提倡佛教观点是“他空见”。这种见解和所有西藏佛教其他教派的见解都不同。它认为事物有它的真实体性,这种真实体性本身不能说它是性空;由于人的“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才能说是性空;因此,所谓性空,只能指由“虚妄分别”增加上去的东西是空的,而事物本真、自身不能说是空的事物;“本真”是事物之“自”,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这种见解和其他派别不同。其他派别遵循龙树的中论义,说一切事物并无常存不变的实体。它本身就是虚妄的,所以才说性空。性空是说事物自体本性是“空”,对他空义来说,这也叫做“自空”。他空义说事物有它的实体,特别是引申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众生位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无二无别。这些说法是和西藏佛教其他各派,特别是和黄教(格鲁派)的观点相对立的,但是和印度教的湿婆派的说法很有共同点。因此其他派别的喇嘛们都驳斥“他空义”的见解,而认为觉囊派的见解不是佛教。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1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