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朝鲜族的传统丧葬习俗

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恪守孝道、尊卑有序、祖先崇拜、丧事重哀等具有浓厚儒家礼仪特点的朝鲜族丧葬礼仪文化。

朝鲜族在丧礼举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现以吉林省龙井市某地金氏家族的丧葬习俗为例进行介绍。

1.属纩。在老人临终时家人守护在其身边,注意听取其遗言,在老人弥留时将一小块棉絮放在老人鼻底,若棉絮不动,断定老人已死亡。

2.收尸。在确定老人死亡后,由亲人轻轻抚摸死者的脸部,让其安然闭上眼睛,盖上面帛。在上房间的西墙边靠南的地方安放尸床,俗称“七星板”,是用长170厘米、宽30多厘米的木板做成的,因木板上绘有七个圆圈,故得名。把遗体头部朝南移置在尸床上,用被子铺盖遗体,拉上一道屏风遮蔽遗体。屏风前面摆小灵桌,放置死者神位或遗像、酒和饭食,点燃蜡烛和香火。

3.皋复。也叫招魂。由一名平时与死者关系比较亲近的男子,站在院子里或屋顶上,双手拿着死者的上衣,朝西北方向挥动衣服,先呼喊死者姓名或俗称,再高喊“复—复—复”,在招魂过后丧主开始穿孝服并哀号,确定丧期。

4.殓袭。由村里的年长者负责给遗体净面、洗澡、穿寿衣、戴冥帽、穿上冥袜、行饭含礼等。随后用一条长4米左右的整幅白布紧紧包裹遗体,再用白布带(俗称绞带)分别捆绑肩部、腰部、下腿部等三处,包裹的遗体下铺垫地衾、上铺盖天衾,放回七星板上安置。

5.夜奠。在出丧日的子时举行,是送冥府使者和死者一行上永久路的仪式。祭奠由护丧人主持,先上供三碗米饭,每碗饭配备勺和筷子。护丧人在祭桌前做照看死者用餐的动作,而后侍立在祭桌旁边等候片刻,意为等候死者用餐。最后端来三碗水。护丧人再斟上三杯酒后宣布“一行上路”,屋里的所有人一起跪三拜,夜奠结束。

6.掘圹。由村里治丧组织负责完成,传统观念里风水宝地的简单标准是“山环水抱”之阳坡,即西北方以山丘环绕,东南方以河川包围着的山坡,选定葬址后在北边修后土(小祭坛),摆设酒水和简单的食品祭祀土地之后,开始挖墓穴。

7.出殡。一般在家停灵三日,在第三天早晨朝奠结束后,把棺材装入丧舆  ,举行发引祭,读发引祝文,丧主行发引礼。在抬夫们抬起丧舆上下颠动两次以后,指挥人摇动铜铃唱起挽歌,抬着丧舆跟着铭旌行走,一路上挽歌不断。

8.安葬。从丧舆里卸下棺材以后,由四人用布带抬起棺材,头部朝西北,足部朝东南下葬。丧主先用自己的衣襟接新土,撒在棺材的四角和中央,谓之“五方土”,意为聚来东西南北中的灵气。随后村里人齐声动锹填土埋葬。埋葬以后修圆坟,形状是半球形,东南边修祭坛和立墓碑,坟墓边的后土修理好,每年清明、端午、中秋扫墓时祭祀土地用,定位后不再移动。

9.祭祀。虞祭是葬礼结束后的第一个祭祀。初虞祭在葬日当天日落之前举行,初虞祭结束后丧家人可以脱下丧服;再虞祭在葬日后第一个柔日(乙、丁、己、辛、癸等偶日)举行;三虞祭在再虞祭后第一个刚日(甲、丙、戊、庚、壬等奇日)举行。现在很少见举行虞祭,一般在安葬成坟后直接在新坟前举行安神祭来代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89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