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种佛像,原为印度古代传说中的神,即欢喜王,后来形成欢喜佛。欢喜佛梵名为「俄那钵底」(意为「欢喜佛」),汉语意为「无碍」。
关于欢喜佛的来历,经典上也有记述,形成一种传说。《四部毗那夜迦法》中说:“观世音菩萨大悲熏心,以慈善根力化为毗那夜迦身,往欢喜王所,于时彼王见此妇女,欲心炽盛,欲触彼那夜迦女,而抱其身,于是,障女形不肯受之,彼那王即忧作敬,于是彼女言:‘我虽似障女,自昔以来,能忧佛教,得袈裟,汝若实欲触我身者,可随我教,即如我至尽未来世,能为护法不?可从我护诸行人,莫作障碍不?又依我已后莫作毒心不耶?汝受如如敬者,为我亲友。时毗那夜(即欢喜王)言:‘我依缘今值汝等,从今已后,随汝等语,守护法。于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时彼作欢喜言,善哉,善哉,我等今者依汝敕语,至于未来护持佛法,不作障碍而已。乃可知女,观自在菩萨也。是则如经所说,应以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这就是佛教密宗对欢喜佛来历的附会之说。
欢喜佛有两类:一是单体的,一是双体的。西藏黄教特别尊崇的大威德金刚就是单体的。胜乐金刚就是双体的,密宗称双尊像。呈拥抱交媾状。所得欢喜佛“欢喜”二字并非指男女淫乐而言,而是指佛用而言,而是指佛用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和摧破的手段,战胜“魔障”而从内心发出的喜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