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噶举派侧重的密法是什么?

藏语「噶举」意为言传。因该派最重视口授密法的传承,故称噶举派。该派僧人多穿白色衣裙,故又俗称白教。噶举派的教义,显宗传承是应成中观论的,但它最主要的教法是「大手印」属于显密教法。

噶举派有两个系统:一是玛尔巴(1012~1097)传来的,称为达布噶举;二是由琼波南交巴(1086~?)传来的,叫做香巴噶举。这两个系统的密法教义均来自印度,只因后来传播的地区不同,才分为达布噶举和香巴噶举。

噶举派的始祖是玛尔巴·却吉罗追。他是西藏山南人,15岁在卓弥译师处学法,在通达了声明学(语言学)之后,曾3次到印度,4次去尼泊尔,拜班禅那饶巴、俄达弥勒巴(或译梅只巴)、白益西宁布、珠钦西互桑布等108位大师为师、听讲集密等无上瑜伽部密典,并详细研修各种教授和做法,依止弥勒巴证得“大手印”境界。回藏之后,教化弟子甚众,最著名者有四大弟子,即俄顿曲古多吉、粗顿旺额、梅顿江村和米拉日巴。给前三人讲解教典的教授,辗转相承,广弘“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大幻”等灌顶和续部教典的讲说。后来布顿大师和宗喀巴大师广传其教义。传给米拉日巴的是修行的教授。

米拉日巴(1040~1123),是西藏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生于后藏贡塘,年幼丧父,伯父和姑母霸占其财产,使其痛苦难忍。长大后,愤而学习咒术,杀伯父亲友多人,以后又深悔其罪业,前赴洛扎拜玛尔巴为师。初未传法,而用种种苦工折磨他。以后才圆满传授灌顶和修行教授。45岁返乡安葬其母尸骨,后弃世入山静修。弟子甚多,最著名者为热穷巴(1083~1161)和达波拉杰。

达波拉杰出身于达波地方,因精于医道,故称达波拉杰(拉杰意为医生)。他26岁时出家学佛。初拜甲域哇为师学习噶当派中教授派的经典,到32岁时去后藏拜见米拉日巴、从学密法“多吉帕姆灌顶”和“拙火定”。公元1121年,他在达波地区建立岗布寺,收徒传法。达波拉杰融合了噶当派的教法和米拉日巴所传的密法,形成了自己的以“大印”为主的体系,创立了达波噶举支派。达波噶举是和香巴噶举并列的噶举派两大传承之一。后来否巴噶举衰微了,而达波噶举又传出了四大支八小支。

香巴噶举分别以甲寺和桑定寺为中心形成两个支派。甲寺的情况不详。桑定寺在拉萨到江孜之间的浪卡子县,寺内都是男喇嘛,唯独主持是位女活佛,名为多吉帕姆,她是西藏唯一的女活佛,地位很高。该派历史上有一位著名人物叫汤东杰布(1385~1464),他以藏戏作为募捐手段,修建了百余座铁索桥。过去唱藏戏的剧团,都把他当做祖师供奉。西藏有些寺院里有他的画像或塑像,形象是一白须白眉老人,手持几节铁索。

据说,宗喀巴及其弟子克主杰曾向香巴噶举派僧人学过法,但以后香巴噶举就渐渐湮没无闻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0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