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苯教经历了哪些历史变化?

苯教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苯教最初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古代称作象雄的地区发展,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自西向东传播到整个藏区。

苯教的祖师叫“兴绕”,意思是最高的巫师。苯教信仰万物有灵,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草木、禽兽等众多自然物。学者把这种宗教称作灵气萨满教(Animist shamanism)。苯教的产生与西藏极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苯教把世界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地下。天上的神名字叫做“赞”,地上的神称为“年”,地下的神称为“鲁”,即常说的龙。天神在苯教中占重要地位,传说吐蕃王朝的第一位王聂赤赞普就是天神之子,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聂赤赞普和他以后的六位赞普在完成人间的事业后,都顺着天梯回到天上。第八位止贡赞普在和大臣罗昂比武时被杀,这个天梯就被割断了,从此以后的赞普就再也不能上天了。止贡赞普是第一位把尸体留在人世间的吐蕃王朝的赞普,从此吐蕃王朝的赞普有了陵墓。在苯教的经典和传说中曾提出,地从里到外有九层,而天也有九重。有关九重天的说法以后又发展为十三重,“十三”在苯教中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苯教的活动主要通过巫师来进行,巫师作法时最主要的法器是鼓,藏传佛教受此影响,也将鼓列为重要的法器。苯教的巫师在社会上很有威望和地位,从婚丧娶嫁、农耕放牧,到交兵会盟、赞普的安葬建陵、新赞普的继位主政,都由苯教巫师来决定。

苯教巫帅权力的膨胀,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赞普的权力。苯教巫师大都由贵族的子弟世袭担任,而巫师总假借神的意志支持贵族势力,与吐蕃王室作对。因此,吐蕃王室与苯教的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7世纪初,佛教传入藏区,很快受到吐蕃王室的扶植。公元755年,赤松德赞即位后,提出让佛教和苯教的代表人物辩论两种宗教的优劣。当辩论结束后,赤松德赞宣布他认为佛教的教义有道理。随后,信奉苯教的人不是被迫改信佛教,就是被流放到边地。苯教从此受到很大的压制。

公元9世纪时,朗达玛即位赞普后实行排佛运动,一度被压制下去的苯教势力又开始兴盛起来。苯教针对自身缺乏理论体系的缺点,大量借鉴、吸收、改造佛教的经典、教义和仪轨。苯教没有教主,于是便借鉴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创造出“兴绕”这个传说中的苯教教主;另外苯教还把大量的佛教经典翻改成苯教经典。另一方面,苯教也采取了一些和佛教相反的做法。如佛教对圣地是以顺时针方向转为功德,而苯教则以逆时针方向转为功德,转动经筒时也是如此。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取得统治地位,苯教的势力越来越弱。现在,藏北地区仍有部分苯教信徒。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29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