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桂堂的两棵桂树有什么来历
双桂堂因其在禅宗传播中的崇高地位闻名于世,其开山法师破山也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他身背金银双桂在双桂堂开山立寺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破山法师生活于明清之际。其俗家姓蹇,字懒愚。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7年)出生在竹阳(今四川大竹县),十九岁时眼见兵连祸结,有意出家修行。他听说大竹姜家庵大持和尚,精严戒律,高志有德,于是拜其为师,从此法号海明。海明和尚于1616年出川,遍游各地佛门圣地,广览典藏,后在湖北破头山结庐修行,因失望于江山易主、山河破碎,于是自号为破山。后来,他东游至浙江宁波鄞县,受教于天童寺密云禅师。据说,密云禅师曾送两株桂树于破山,并说“桂树生根之处,即是你安身之处。”于是,破山和尚身背两株桂树一路西行,长途跋涉入蜀,进梁山(即重庆梁平县)万竹山歇息。在他打坐参禅时,双桂落地生根,于是破山遂在此开山立寺,即今日之双桂堂。破山禅师建寺后,广扬佛法,济世度民,很快门徒广布,以致“双桂道风大振遐迩”,竟然形成禅宗一派,号称“双桂法派”。
如今的双桂堂依然香火旺盛,虽然当年的双桂现在只余下一株,但每年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混合着氤氲的佛香,还能感受到佛门的静穆与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