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桂堂为何称“堂”不称“寺”
遍观国内佛堂,大都以某寺名之,但重庆双桂堂却独以“堂”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双桂堂在佛教中的地位有关。
双桂堂本名为福国寺,清顺治十年(1653年)破山禅师在此开山建寺。破山禅师一生遍游两湖江浙,因佛法高深,曾有“小释迦”之称。他门下弟子近百人,这些僧徒出师后,分赴云、贵、川、鄂乃至东南亚等地,不少弟子曾任当地寺院主持,不仅中兴了当地寺庙还遍传佛法,于是福国寺被誉为“云贵川禅宗祖庭”“宗门巨擘”“第一禅林”,因此敬称为“堂”,而以双桂名之,乃是因为寺内有两株桂树。不过,在双桂堂山门上除了双桂堂和福国寺之外,还有一个匾,上书“万竹山”,这是因为此地古竹环绕。另外,进入寺内,还有一匾额上书“金带寺”,据说是因为咸丰十年(1860年),古寺建舍利殿时,挖开土层曾得一金带。但无论哪个名称,都没有“双桂堂”这一特殊的名字能代表该寺在禅林中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