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馆长柳诒徵
柳诒徵担任馆长10年之间,曾主持编印具有学术、史料价值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10巨册,馆藏古籍书目30册;另外,还选辑影印善本古籍、手稿百余种。馆藏古籍由江南图书馆5万余册,到1937年递增到24万余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柳诒徵立即将善本古籍装箱,移藏朝天宫故宫博物院密库,丛书及地方志,则用木船运藏苏北兴化的罗汉寺及北门外观音阁,共计3万册,后全部被日军焚毁散失。普本古籍15万余册,仍留藏龙蟠里,后被日军移竺桥地质陈列馆。
抗战期间,诒徵奔赴重庆,到国立中央大学研究生班任教,这段时期,仍心系沦陷区国学图书馆藏书,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他便迅速回到南京,立即寻访国学图书馆旧人,通过各种线索,多方查找馆藏古籍,并亲冒严寒酷暑,逐册清查收回馆书,重新整理、编目、上架,并编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两大册,于1946年8月1日,在龙蟠里原址重新对外开放。
柳诒徵对祖国珍籍的保护,做出了巨大努力,往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例如在1930年,国民党某部凭借武力意欲强行开入馆内,并放军火。柳先生得知后,先晓之以理,说明这里是图书馆,又是珍贵古籍,是“不能驻兵”的;军方拒不接受,下令部队开进馆内。这时,柳先生不顾个人安危,坐在门口,义正词严地阻止:你们要进去,就先打死我!后经谭延闿亲自出面调停,这支军队及军火才转移到了堂子街。不久,堂子街火库爆炸,造成巨大损害。当时如果没有柳先生奔走呼号,听任军队一意孤行,如在馆内发生军火爆炸,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1948年冬,淮海战役期间,教育部及江苏教育厅,一再严令柳诒徵,将国学图书馆古籍藏书迁往台湾。柳先生经常教导馆员“要以馆为家,馆藏甚于家产”。他身为馆长,要以身作则。他怀着对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热爱和对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感,必须带头保护珍籍。他这时以高龄学者的身份,对上级命令,采取软磨硬顶,延不执行迁台命令,这才使战火劫余的20万余册价值连城的珍籍,得以完整地交还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