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银饰作为一种薪火相传的文化艺术,让人们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贵州银饰已经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深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大者如银角,小者如银丝,鱼龙、蝴蝶等具有图腾崇拜、驱邪巫术、祈愿意义的符号饰品都在生活中担任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贵州拥有悠久的银饰文化,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几个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重银轻金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文化中银代表月亮,金代表太阳。月亮温婉内敛,象征着聚财、纯洁、热爱劳动;太阳则相反。尽管苗族已经定居多年,但是那一段征战迁徙的日子在他们的生命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先辈们常年征战迁徙的艰苦,他们也常常回首那些迁徙中的人和物。他们在先辈们艰苦顽强的精神下慢慢地成长,那一段艰苦的历史让苗族人民养成了顽强不屈的性格,也让苗族人民创作出了令世界称奇的服饰与银饰。
苗族的银饰历史可以上溯几百年。在《苗族古歌》中也有“运金运银”的史诗。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文化现象,积淀着一股浓郁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其中在固定的传承模式和主体图案中尤能得到体现。苗族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神秘的文化氛围,都让苗族服饰图案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银饰在苗族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在众多影响苗族银饰造型的审美观点中,“以钱为饰”的习俗和夸富心态最为突出,在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占着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苗族银饰图形结构形成了三大艺术特征:
一是以大为美。从苗族大银角甚至高达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可以看出,苗族文化中“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字。而苗族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观点,用美学的观点来看也是很有道理的。山之大,巍峨壮观,动人心魄;海之大,浩渺宽广,无边无际。
二是以重为美。这一特点在苗族地区尤为明显。一个耳环可以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镂花银排圈重的甚至有超过4千克的。这样的事实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苗族人对重的审美。
三是以多为美。苗族人对“多”的追求也令人惊叹,耳环可以三四个,项链可以三四根,腰间的配饰更是为了实现多,可以倾其所有。清水江流域苗族人的银衣,其上的组件就可以达到数百之多。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苗族人对大、重、多的追求便越加浓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出了银饰这个属于自己的文化结晶。苗族银饰的构图以自然为主,画面丰富,富于变化。至于装饰手法,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幻像与真像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它常常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或是打碎后的一个碎片,抑 或是一个具象的物体经过抽象的想象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和审美空间,超前地表示出现代艺术独有的抽象美。正如苗族银饰中的对鱼纹,从表面上看像是道家的太极图,实则另有其意。鱼在苗族的文化中象征着生殖。被放在芒纹中间的鱼纹团则被赋予了如同日月一般的核心地位,使鱼纹的价值在苗族文化中被无限提升。这样一个简单的鱼纹,在苗族文化中已经不仅仅拥有其符号意义了,更是被苗族人民赋予了偶像意义。
苗族银饰图案结构有严密、有序、大小、疏密、粗细、动静对比恰当等特点。苗族人对点、线、面构成元素处理更是恰到好处,使得图案的视觉效果既简单又丰富,展现出苗族装饰中所融入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古朴独特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近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
苗族银饰图案,记录了苗族人民的民俗与历史,这一部分的文化价值毫无疑问。苗族银饰图案刻画了众多的内容,其中动植物图纹反映了苗族的文化习俗;图腾图纹折射出苗族原始古朴的思想;自然景物的图纹则表现出苗族的文化习俗和崇敬自然的理念。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苗族银饰显然成了苗族文化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