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神话图腾文化:崇拜楠竹

在黔南和黔西南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布依族,他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中,布依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他们认为人的诞生是源于先祖接受了动植物的灵气,并将竹、牛、鱼等作为本族的图腾,楠竹则是他们最崇拜与喜爱的植物。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重要的文化景观,竹子逐渐步入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精神文化的象征。早期的道家和一些少数民族无不崇拜竹,并视它为一种巫术符号。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竹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虔诚的敬仰,更被赋予神秘的力量。

布依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直至今日,在布依族的村寨里,仍旧盛行自然、图腾与祖先的崇拜等隆重的宗教仪式。

在氏族阶段,布依族先祖们认为他们与某些植物、动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且相信它们会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来保护氏族的人们。布依族先祖们虔诚地把图腾当作氏族的名字与图徽,并对其进行祭拜。

如今,图腾崇拜在许多民族中已被逐渐淡化,但在布依族流传的美丽神话和氏族习俗中,还有不少相关图腾崇拜的故事。相传古时的布依族有一个王,他刚刚出生的第三个月,他的父母就不幸遭到了灭族之灾,为了使他躲避此次劫难,母亲把他藏在了楠竹做的木桶中,然后把木桶放在北盘江上,王在木桶中顺着水流而下,漂到水丰后被人救起,长大成人之后成为伟大的布依族之王。为了保护布依族不再受到外来的侵害,布依族直至今日都崇拜着楠竹,在每个村寨的四个方向,以及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都种植着竹子。

竹图腾随着布依族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早已不是原始的模样,但它信仰的主要特征依旧被保存下来。如今,在布依族特定的礼仪宗教活动中,依旧会有竹图腾的影 踪。在举行仪式时,他们会邀请本族的祭师“布摩”来设立祭坛,按照传统的礼节,摆上新鲜的竹子来象征神灵,而祭师“布摩”则在旁边诵诗,为族人祈福或祛病。

现在,布依族人在新媳妇拥有第一个孩子时,便会为她祈福,一般会在家中举行仪式,被当地人称为“改都雅”。仪式上常常摆上供品,如猪肉、糯米饭、公鸡和酒,舅舅家会送来一对竹节一模一样、高矮几乎一样的金竹。而被砍下时,竹尖会留下竹叶,寓意了生命力的旺盛,两位男性的长者也会送竹并送来欢乐。“布摩”就用这竹子做成拱门,并且祈祷竹神的佑护,然后将那神竹放在孕妇的床头上,直至她超过生育年龄之时才可以被取下。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只有一个孩子的人家,或布依族的妇女常年不育时,都会选择竹子来做祈福之物。竹子给布依族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新生命,还寄托了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期待。

布依族也很讲究老者去世之后的超度仪式,最典型的莫过于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幸福地进入天堂,布依族人会为死者制作一面“灵幡”,而它就是由楠竹所做,作为死者灵魂回归祖先的必由之路。而那祭祖之歌《祭祖经》也会被人们轻轻传唱:“请你从那水竹口,你从水竹来,你从那楠竹口,你从楠竹来,享儿孙酒,来享儿孙鱼……”

楠竹已成为布依族人们的精神寄托,或者是追溯祖先的一条路,万物有灵,楠竹宗盛,是布依族人们世世代代所期待与祈祷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9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