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大全 鬼神风俗 正文 下一篇:

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

为什么说“祖坟冒青烟”而不是“紫烟”“白烟”

“祖坟冒青烟”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谚,本意是说人如果走运发达其实乃托了祖先的福荫;现在说某人“祖坟冒青烟”了,则是指其运气特别好。这句话包含了中国人的三种民族习性:

一是对祖先的崇拜;

二是由前者发展而来,就是对于死者“身后事”的重视;

三是“青色”在中国古人眼中的象征意义。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封建社会把对前人的尊崇概括于一个“孝”字,过去的读书人家里常悬挂着《二十四孝图》,还著有《孝经》专门阐述。西汉时,孝不仅是衡量个人品德的规范,甚至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选拔制度就定称为“举孝廉”,成为汉代人才选拔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到了明清,“孝廉”一词已成为对应试科考举子的统称,可见其泽被深远。

国家重视有加,自然会上行下效,表现在各种形式的民俗和传统上,如祭祖、供养祖宗牌位、建立宗祠等。在古代,中国人信仰的神祇很多,逢年过节都要祭拜一番。然而从位置和贡品来看,处于最显赫地位的当属家谱。互相拜年的,如果是本家,也要冲家谱磕头。祭祖的风俗各地不同,但多以除夕夜最为隆重。当然除了家谱,祭拜的对象还有祖宗牌位,一般都要放置在正堂中供奉。祭祖除了在家里进行,古时的官家大族还建有专门性质的宗祠,用来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宗祠又称“宗庙”或“祠堂”,民间建造家族祠堂肇始于唐五代时期,兴盛于明清两代。祠堂是平民社会里伦理关系的重心,除了早期的祭祀,其后还发展出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等功能。部分权威性极高的宗祠设有“审判厅”,若族内有罪大恶极者,经过宗祠族长合议后,甚至可在供奉的列祖列宗前对其施以私刑或处决。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种反文明的野蛮行径,却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宗祠的威严和国人对祖先的尊崇程度。

风水堪舆与身后事

中国古代有一门学问称为“堪舆”,也就是“风水”,其精髓是“天人合一”理论。随着时代的变革,堪舆之学已经式微,但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它曾经占有无比显赫的地位。古人把在世的人住的房子叫“阳宅”,而把逝去者的墓室叫做“阴宅”,祖坟也属于阴宅。“阳宅”和“阴宅”的选择均属堪舆学范畴,而后者较前者要复杂很多,因为古人眼中的“阴宅”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贫富贵贱、人丁兴旺的头等大事。汉代青乌先生的《葬经》和晋人郭璞的《葬书》专讲此类,郭璞也被视作堪舆师的鼻祖,但据有关学者考证,今日所见的此二书实是后人托名伪作。阴宅风水学讲究大自然的格局配合,需“乘龙之气”方能福荫子孙,如果祖坟选准了龙脉,后人将受益无穷。所以基于“先民崇拜”和“祖佑后人”的思想,中国古代对祖坟便格外重视,“挖人祖坟”是诛九族的重罪。据史料载,武则天即用“挖祖坟”惩罚了反臣徐敬业,而王羲之千古流传的草书珍品《丧乱帖》,就是因其祖坟被毁“痛贯心肝”,笔意喷涌而出的传世绝作。

古代的帝王更为重视祖坟,称之“祖庙”,往往于风水最盛的所谓“龙脉”处修建皇家陵园,设有专门的卫戍部队看守,并认为国运气数全赖祖先佑护,一旦祖陵有损将危及社稷。历史上很多亡国之君在最后时刻都会前往祖庙中哭诉或忏悔,虽然此时早已于事无补。南唐后主李煜在《破阵子》一词中写道:“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里的庙就是南唐李家的祖庙。史料还提到,三国时蜀国皇帝刘禅的五子北地王刘谌,在其父投降魏国后不堪亡国之辱,便在成都昭烈庙中自杀殉国,后人赞其忠烈。

东方青为尊

我们了解了祖坟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那为什么又把冒“青色”的烟视为祥瑞呢?古人观察,木柴燃烧最初呈红色,之后转为蓝色,当温度达到极致就变成一种更纯净的蓝,称之“青色”,“炉火纯青”一词即由此而来。荀子在名篇《劝学》中即说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火在古时是神圣的象征,而青色是火焰燃烧的极致,自然被推尊为祥瑞之色,成为一种至高之境的代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色也被赋予了更深更远的内涵,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中国人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把这五种元素看做自然组成的原质,并与方位和人体器官对应,如中医里相对应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除了“心”,别的器官都是以“月”(也就是肉)为偏旁,但只有这个“心”脱离了具体器官的概念,昭示着要与意、志、神、圣、灵、魂等精神层面相联系。心与“五方”中的东方相应,东方属木,其代表颜色就是青色,《说文》释“青”,“东方色也”,佐证了青色地位的尊崇。另据《考工记》中所说“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这亦是后世“文章”一词的由来,其本意原是古代礼服上所绣色彩绚丽的花纹。

关于青示之尊贵,还有很多例子,比如作为皇帝继承人的太子所居之地又称青宫,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称“青衣”等。虽然伴随时代转换,汉代以后青衣逐渐成为地位低下者的服饰,但古人对青色的崇拜仍然流传了下来,因为青还是天的颜色,在“青天”“青云直上”“平步青云”这些明显带有褒义的词语中,仍可以看出“青”代表着高贵、神圣。

因此,“祖坟冒青烟”这句话虽为俗语,却展现了华夏先人关于祖先尊崇、青色崇拜、天人合一认同等许多传统文化的痕迹。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62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