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由来故事

东道主的由来故事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便被称为“东道主”。东道主就是主办国,含有主人的意思。

《左传·僖公三十年》里讲了一段有名的故事——烛之武退秦师,“东道主”一词便源于此。

话说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晋、秦两国联手围攻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吓得手足失措,急忙派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烛之武不辱使命,先冷静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得出结论:秦、晋两国都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和实力,虽暂时联手,但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秦穆公绝不会眼看着晋国吞并郑国以坐大,对自己造成威胁。

烛之武掌握了对秦穆公的这个心理,对症下药,机智巧妙地说服了秦穆公退兵,解了郑国之围。其时,烛之武在敌营对着秦穆公侃侃而谈:“秦晋都是强于郑国百倍的大国,郑国自知要亡了,如果这对您有利的话,辛苦您的部下攻打也是值得的。但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晋国的西边,秦郑之间隔着晋国,您即便打败了郑国,能够越过晋国来占领郑国的土地吗?郑国灭亡了,郑国土地自然被晋国所占领,这样晋国的力量就要比秦国大了,替别人打仗争土地,增强了别人,削弱了自己,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干的。”

见秦穆公很受震动,烛之武又趁热打铁地说,“如果保留下郑国,以后贵国有事派使者到东方来,让它做东路上的主人,负责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君王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这就是“东道主”一词的来历,也有把“主”字省掉,而简称之“东道”的,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荐福碑》第一折:“兄弟,请你那东道出来,我和他厮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62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