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在俄罗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1000余年,已完全融入这个宗教文化氛围异常浓烈的民族之中。在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政权再到新俄罗斯的漫长岁月里,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它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曾起过巨大作用,也有过遭受打压和遏制的苦日子。
十月革命前,政教合一。弗拉基米尔大公之所以选择东正教作为国家统一的宗教,主要是出于现实和政治上的考虑:拜占庭正教从一开始就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对维护帝王的统治发挥着巨大作用。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教权与皇权之间也曾出现过斗争。东正教试图保持对世俗君主政权相对的独立性,甚至一度想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但遭到专制皇权的强烈压制,使教会逐渐变得驯服。彼得大帝时期,当局从体制入手,进一步调整政教关系,削弱教会的经济实力,使其完全依附于政权。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明显强化:沙皇既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又是东正教会最高首领;教会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按照沙皇的旨意进行;建立由沙皇政府管辖的最高宗教事务局,在此任职的神职人员应宣誓效忠沙皇等。从此,皇权把教会紧紧控制于自己的手中。
十月革命后,政教对立。苏联建国后,先后通过了《俄罗斯各族人民宣言》《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等一系列法令,没收了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禁止教会干预国家事务等,东正教遭到沉重打击。东正教曾经的繁荣和得势,被长期的冷落和排斥所替代。
俄罗斯独立后,政教分离却相互吸引。1993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俄罗斯是世俗国家,奉行政教分离政策;任何宗教均不得被规定为国家的或必须信仰的宗教,各宗教团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实际上,当局对东正教采取了倾斜政策。
1997年6月,国家杜马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对东正教给予了特别的肯定和强调。法案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宗教组织的正常活动。
普京执政后,十分重视东正教。普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真切地希望这一传统宗教能够在新世纪得以复兴。他多次会见圣主教公会成员,在其举行总统就职仪式以及其他重大国事活动时,均邀请东正教大牧首出席。他还颁令将阿列克谢大牧首的警卫由莫斯科市级提升为国家级。
现在,俄执政当局的亲东正教政策,使东正教的地位迅速上升,东正教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不断拓展势力,加紧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已发展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精神力量,在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