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之间有怎样的源流关系
基督教,于公元1~2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基督教在遭受迫害和排斥的情况下,经过200多年的努力,于公元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由于政治区划、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最高统治集团内激烈的权力斗争,罗马帝国一直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这种情况反映到基督教内部,便表现为神学上的争论和教权之争。
从公元3世纪起,基督教终于分为东西两派。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一带及以西地区。东派教会传播于马其顿、希腊半岛、埃及和以东地区。后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首都迁至东方的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于是君士坦丁堡教区自然成了东派教会之首,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
由于据《圣经》记载耶稣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了彼得,罗马教会主教作为彼得使徒传统的继承者和维护者,就无可争议地应当享有首席地位。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5世纪初,北方异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已无力招架,罗马主教和教会成了维持局面的实际力量。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在外族入侵混乱之际,又利用教会对群众的影响,扩大自己的权力,终于确立其在整个西派教会中的领导地位,建立了教皇制。
到了公元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经过长达700年之久的纷争后,终于完全彻底决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表示自己的教会继承了正统,且被称为东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宗教,强调自己的教会是唯一的普世教会。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将它传入中国时,用中国对至高至尊的神的称呼“天主”来译称公教,于是在中国它就成了天主教。
由于天主教和东正教同根同祖,均出于早期的基督教,所以两教都信守基督教的共同信仰,都信奉耶稣基督,还尊奉玛利亚为圣母。但也存在差别,如天主教强调人类靠耶稣基督的牺牲得救;东正教则认为人只有选择善行,才具备得救的条件,才能取得神的恩典,所以拯救既要依靠神,也要依靠自身。天主教和东正教都重视对圣母的崇拜,但比较起来,东正教更为突出。
天主教实行以教皇为教会最高元首的教皇制,其下则参照罗马帝国的官阶体系,贯彻教阶制。罗马教廷在梵蒂冈,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独立主权国家。现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约有9亿,占世界人口的18%左右。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包括原来属于东派教会的四大牧首区,后来发展为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格鲁吉亚和基辅罗斯教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