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在我国古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麒麟是我国古文化中地位仅次于龙和凤的神兽。由于龙凤形象分别被皇帝和皇后独占,麒麟成了非皇室成员能够赋予自己的最高形象。
关于麒麟最重要的记录,是春秋末期的“西狩获麟”。据《左传》记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人们认为孔子有帝王之德,但无帝王之权,便附会给了他麒麟级别的尊荣。传说孔子降生,就是麒麟送子。从孔子之后,人们都推崇麒麟送子的说法。
应该说,麒麟文化之所以能够盛行于世,除了人们普遍认为麒麟的身份高贵之外,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像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的说法,还有它“仁兽”的称呼,都是儒家宣传孔子仁治思想的工具。随着儒家文化自汉代始独占鳌头,麒麟文化流行开来,并持续发挥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