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末民初戴马聚源的帽子最尊贵?

清末民初时,北京就有一句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头一句中的马聚源,说的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意思是说戴马聚源的帽子最尊贵。

马聚源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迄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马聚源。马聚源深谙经营之道,为了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制作了不同档次和花式的帽子,受到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商贾百姓的青睐。清朝末年,马聚源帽店被誉为京城帽业之首,很多人都以能戴上马聚源的帽子为荣。

马聚源是直隶马桥人,清嘉庆十二年来到北京,初在崇外花市附近一家小成衣铺当学徒,后由于这家成衣店铺经营不善,一年之后便倒闭了。他便到了一家帽子作坊学徒,帽子作坊的掌柜制帽技艺精湛,对待学徒也还比较和善。马聚源便虚心求教,渐渐地学会了制作各种帽子的手艺。学徒生涯刚一结束,马聚源就购来原料自己加工帽子,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摆了个小帽子摊。马聚源一边自制帽子,串打磨厂、花市一带的客店,一边给其他帽店做加工。由于马聚源做的帽子用料讲究,质量好,而且价钱公道,日子久了,马聚源的帽摊出了名,得到了好多顾客的认可。后来,马聚源用多年的积蓄,在鲜鱼口中间路南买下了一间小铺面,用自己的名字,取店名为“马聚源帽店”,择吉日开业。

马聚源帽店铺面不大,但是每天的顾客络绎不断。有一天,帽店里来了一位当朝的张姓大官,他买了一顶帽子,发现帽子做工精细,样式讲究,用料实在。于是,这个张大官便介绍马聚源帽店为清政府做缨帽。这对马聚元是天赐良机,马聚源便应了下来。从此,马聚源从一个普通的小帽店,成为了为清政府做缨帽、专为贵族官僚服务的“官帽店”。

由于生意的兴隆,年年盈利,清道光二十二年,马聚源出资又在鲜鱼口开办了天成斋鞋店。由于日夜操劳,掌柜马聚源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清咸丰八年,他因病重不治而亡。马聚源去世之后,由于其家人无人经商,由张大官出面,把整个店铺交给了一个叫李建全的人经营,依然沿用马聚源字号。李建全凭借着与张大官的关系,交往了一大批政要官员,使得马聚源帽店里各色人等出入,顾客也增多了,马聚源帽店进入到了全盛时期,成了闻名京城的帽业之首。

清政府被推翻后,马聚源店不再生产红缨帽子了,改为当时政要富绅戴的瓜皮帽。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聚源店走上了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新路,从根本上改变了服务的方向。1958年,马聚源帽店由鲜鱼口迁至今址。现在当我们有空去逛大栅栏时,还可以看到那块写着马聚源的匾额。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7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