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四大恒是什么意思?老北京的四大恒指的是什么?

我们在介绍北京的老字号的时候,多次引用老北京的一句顺口溜,其中有一句是“腰缠四大恒”。由于“四大恒”早已衰败,鲜为人知,不少人根据顺口溜的字面意思,误认为“四大恒”是卖腰带的,其实,正确的解释应该为腰中缠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比较富有,有腰缠万贯之意。知道了这句顺口溜的意思,我们就不难知道“四大恒”是什么了。

“四大恒”指的是红极一时的四大钱庄,分别为恒利、恒和、恒兴、恒源,是由祖籍浙江慈溪董姓人氏开办。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董姓人氏在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后来由于资本积累渐渐丰厚,便在东四牌楼附近开设了上述的四大钱庄。其中,恒和号是主店,位于东四牌楼东大街,服务对象是当时的一些大官富绅,专司他们的存放款业务。恒兴号居于隆福寺胡同东口,其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其中恒利号还有一些产业,清末永安堂药店就是其产业之一,另外恒利号还在天津设有首饰局,后改称为恒利金店。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银两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带着银两行在途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四大恒”由于资金雄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发行了“银票”,极大地方便了消费,很快在市场流通。再加上“四大恒”坚持其诚信兴业的经营理念,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四大恒”享誉北京四九城。到了光绪初年,“四大恒”发展到了顶峰,在广大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在北京金融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直隶,京城内人心惶惶,持有银票的人纷纷把银票兑换成银钱,结果造成200多家钱铺倒闭,也有人因钱铺倒闭持票人无法兑换银钱,手中银票成了废纸一张,而“四大恒”却未受到影响。可见四大恒在北京金融业地位举足轻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沿途烧杀抢掠,京津一带钱庄无一幸存,遭到侵略者的大肆抢劫,“四大恒”被洗劫一空,遭到灭顶之灾,最后仅留下了恒利金店。从此,北京的钱业也一蹶不振,金融中心也从北京移到上海。

1928年董氏家族将北京恒利金店关闭,转移到天津同浙江同乡共同合资经营,由于其制作的金银首饰成色好、重量足、工艺精、货真价实,深受城市中下阶层市民、农民的青睐,因此,在经营上颇有起色,恒利金店也成为了董氏家族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天津商会档案全宗》的记载,天津开设最早,而且久盛不衰的金店是恒利金店。

解放后,恒利金店依法结束了营业,所余资金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和遣散职工。“四大恒”的历史彻底结束,留下一段金融佳话。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7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