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山西某些婚俗逐渐被摒弃,但传统的婚俗,多少都有所保留,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中山西省孝义市申报的汉族传统婚俗(孝义贾家庄婚俗)已经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议婚。一般由男方家托媒人提亲,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纳彩。若双方同意即请算命先生测生辰八字,核定双方是否相合。
2.订婚。如果八字相合就要约定彩礼,礼金和聘金都议定并列成礼单。议定聘日后男方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然后男女双方交换庚帖,就是正式订婚,俗称“许亲”。有的在交换庚帖时要设筵招待双方亲友,名为“定亲饭”。有的还讲究用“龙凤帖”,即男方帖上印有“龙”,女方帖上印有“凤”,一般还要互送订婚礼物。
3.娶亲。由男方家取吉日,给女方家下“娶帖”,并将彩礼、衣物、首饰、酒肉等送到女方家中。迎亲的前一天,女方家就要把陪送嫁妆送到男方家里。女儿出嫁前夕,往往要在家“阴脸”,也就是避日晒不出门,一般要二三十天。出嫁前一两天内,母亲要给女儿“开脸”,拂晓前要将发辫梳成发髻,这个就称为“上头”,表示姑娘要成亲。男方家娶亲迎亲的仪仗从前至后是炮手、开道旗、鼓乐等。娶亲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女方家的筵席款待,还要吃一些简单的茶果、油炸食物,这称为“穿茶”。新娘上轿时头蒙红盖头,由兄长抱到轿上,免得脚着地带走娘家好运。迎亲返回要绕路,迎亲回来先由婆母给新娘擦粉,喂新娘一块冰糖。随后新娘由一个“全福人” 或两童女相扶,同新郎一起脚踩红地毯步入院内,新娘下轿时双手拿“宝壶”,由赞礼人撒五谷、红枣、糖块、钱币开路。新郎抱着新娘绕着旺火转圈以图吉祥。新娘和新郎同到香案前,在赞礼人的主持下,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再夫妻对拜。礼毕后入洞房。
4.入洞房。院内观礼的人争先敲破洞房窗纸向内窥视,窗孔敲破得越多越好,寓意能多生子。入洞房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周虚射,名为“撵白虎”。然后新郎将新娘的“红盖头”揭去,二人共饮一杯酒,名为“团聚酒”。晚饭后家人、亲戚、村民都要来闹洞房,当地有“不闹不发”“闹洞房,没大小”的说法。
5.认大小。在结婚的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在香案前分别按辈分大小向家人、亲朋叩头,称作“认大小”“谢人”,被拜人则应备有礼物。
6.回门。结婚后第二或第三天上午,新娘带着新郎回到娘家认亲。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村民要来看女婿,评头品足取笑“新姑爷”。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有的人给新郎吃包着盐、花椒和辣椒的饺子;也有调皮的女孩儿(一般是小姨子)给新郎脸上抹黑,或男青年让新郎做些过火的事,如给村里的同辈或小辈叩头等。
7.送和堂。在回门的第二天,由女方的同辈把新郎和新娘送回新郎家,称为“送和堂”。还有住对日,这是婚礼中的最后一项。从送和堂那天开始,先到新郎家住一天,而后回到新娘家住一个月,其间两方的亲戚分别同新郎和新娘吃请,称作“认亲”。至此,热闹盛大的婚礼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