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生桥是为了纪念范长生吗
在黔江地区有一座长生桥,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生桥靠南海鑫城一侧,还有范公祠,这些都是为了纪念黔江历史上有名的道教人物,也是以耄耋之年身任宰相的范长生。
范长生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出生于涪陵丹心(今重庆黔江),他家本是土著大族。蜀汉后主延熙十一年(248年),涪陵郡民造反,很快被蜀汉大将邓芝剿灭,之后为防止再生事端,于是强令涪陵五千余户移家成都,范氏一家亦在此列。其时,范长生年已而立。当时,张道陵所创天师道已深入民间,范长生迁入成都后也受教于成都青城山,并且很快成为成都一带天师教的首领。他专于修道,意欲成仙,所以谢绝了后主刘禅和曹丕的邀请,后成为成都一带天师道的教主。
西晋末年,略阳、天水等郡的氐族人因当地大旱入蜀乞食,但蜀地官员残暴,而政府又限定流民按期返乡,流民不堪忍受,于是在氐族首领李特率领下揭竿而起。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与西晋作战。李流死后,传位于李特之子李雄,李雄英武仁厚,率部攻占成都,占据了益州。但李雄认为,若无当地原著居民的支持,自己无法立足,于是经过说客的游说,李雄见到了范长生。当时,范氏已据蜀中百年,范长生除身为天师道领袖外,还广有土地,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因此,李雄想退位为臣,尊范长生为帝,以领导流民大军。但其时范长生已经年近九十,所以婉言谢绝了李雄的邀请,反而劝说李雄登基称帝。于是,公元306年3月,范长生来到成都,6月与蜀中人士共推李雄为帝,他自己则任丞相。这个时候,范长生已经是八十八岁了。而李雄正值而立,虽然一老一壮,但君臣甚是相得。李雄对范长生尊敬有加,特命范氏一族可不负担徭役,土地也不用向国家纳税。
范长生在成汉为相十二年,在职期间劝导李雄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因此成汉一时大盛。公元318年,范长生卒于成都,享年百岁。范长生的儿子范贲接任宰相,后来东晋桓温进逼成汉,成汉皇帝投降,范贲被部下拥立为帝,继续与桓温作战,不幸兵败殉难,范贲也成为黔江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因为范长生特殊的身份和寿高一百,所以蜀中人士多尊奉为神。他死之后,有人在青城山立庙,专门为其造像,尊他为长生大帝。而其故里黔江,也有范公祠纪念,可惜早已在1990年因城市建设而被拆除,现有长生桥一座以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