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床子与猪肉杠子不许对脸的规矩:由来传说

羊肉床子与猪肉杠子不许对脸的规矩:由来传说

老北京管牛羊肉铺子叫“羊肉床子”,这种形式现在也已经很少见了。早年间,“羊肉床子”分布很广,每两三条街必有一家。不但卖生羊肉,还卖各种熟食。酱羊肉是一年四季都有,烧羊肉就只能等到夏天了。

北京人爱吃牛羊肉,这是明朝养成的习惯。明朝将相大臣,许多都是回族。他们在北京拥有府邸,世代繁衍生息,回族人在京城越来越多。他们不吃猪肉,爱吃牛羊,就带得汉人也逐渐偏向牛羊肉了。早年间北京有“千猪万羊”的说法,一只羊出肉是没猪多,但是以十比一,也就胜之不武了。可见羊肉是比猪肉还流行的普遍肉食。至于牛肉排不上来,因为在古代牛是耕田的劳力,并不是专门提供肉食的动物。农忙时节偷宰耕牛与杀人同罪。再加上牛长得本来就慢,不像猪、羊那样养一年就可以吃,所以市面上的牛肉规模就不能和羊肉、猪肉相比了。

“羊肉床子”百分之百是穆斯林开的。每天清早杀羊,照例还要有大阿訇亲自来主持诵经。北京城内大大小小数十座清真寺,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清真寺:牛街、东四、花市和永寿。北京话管阿訇叫“洒(音同‘筛’)海”,北京牛街大清真寺老洒海在全国都很有名望。穆斯林世代在牛羊肉上下工夫,做出来也是别具一功。清真菜在北京美食界可以占据半壁江山,像什么“东来顺”、“西来顺”、“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还有“烤肉宛”、“烤肉季”、“又一顺”、“南来顺”,个个都是清末民国年间北京城里鼎鼎大名的大饭馆。“烤肉宛”的规矩是按号排队。日寇占据北京的时候,日本军队的大佐,大汉奸王克敏,想吃“烤肉宛”都得规规矩矩排队。一般人当然没有那个闲暇和财力去光顾这些大馆子,但羊肉床子上的酱羊肉、烧羊肉带羊肉汤,皮薄馅大一咬顺嘴流油的羊肉包子……也就足以满足寻常百姓对羊肉的基本需求。老北京一想到“羊肉床子”那些美食,总是心存向往,那是他们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和“羊肉床子”相对的卖猪肉的店铺,老北京叫“猪肉杠子”。在过去,不管一条街上有多少空位,“猪肉杠子”总是和“羊肉床子”斜对面,离得不远,但也绝不会脸对脸。很多老北京都弄不清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据说里边确实有段故事。

相传康熙年间,“猪肉杠子”和“羊肉床子”没有不许对脸的规矩,有一家新开张的“猪肉杠子”就正对着“羊肉床子”。偏巧附近这几条胡同清真的朋友多。猪肉杠子的老板一看,一天卖不上几个大子儿,生意全让对面给抢了!他就气不忿,成天瞪着眼睛踅摸对面那位。羊肉床子的老板呢?压根没注意!

您要说那位也太不敏感了。其实不然,这里边有别的事儿。猪肉杠子的老板为什么这么大火,因为他觉得羊肉床子抢了他的生意,其实人家羊肉床子在这条街上比他早多了。可是这位从打开猪肉杠子开始,还真没见过羊肉床子开张。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之前一个月,正好赶上穆斯林的“斋月”。穆斯林在这个月虔诚祈祷,从东方发亮到日落,不吃不喝。您想买卖还能做吗?可是“猪肉杠子”正赶这个月开张。他这一开张,等于独家。买卖很好!有些汉人哪怕爱吃羊肉,但是现在羊肉不出摊,也只好来猪肉杠子切点肉。可是等到“斋月”结束,进入穆斯林的“开斋节”,“羊肉床子”又重新开张,“猪肉杠子”的生意当然一落千丈。

猪肉杠子这位老板年轻脾气暴,不懂穆斯林的规矩,一心觉得对面老板抢他的生意。两家又是正对面,每天抬起头就看见对过。这不找架打吗?这就打起来了!可是这一打还真输了。第一是因为北京城里的回人有尚武传统,多少会点拳脚。第二是因为穆斯林打架齐心,男女老少一起上阵。猪肉杠子的老板灰头土脸败下阵来,这仇就置下了,心说你等着我的!

这位知道打架是打不过对面了。他换了个心思,开始盯梢。这位是粗人,原本没什么主意,也就是想看对面什么时候落单,抽冷子拍他块黑砖出口气什么的。可是盯着盯着,发现问题了。对面羊肉床子每到晚上就收摊,然后人越聚越多,最后都奔牛街。那人能有成千上万!这是干什么呢?

这位仔细一想,哎呀!不好!他们都会武,打架又抱团。像我这样的顶不住人家俩仨。他们聚这么多人肯定不是跟谁打架,那就是……造反?!

也亏他想得出来!

这一来问题严重了。他先跟邻居说,邻居和亲戚说,亲戚和朋友说……没过几天,市面上都轰动了。监察御史负责体察民情,一封奏折把这事直接捅到了康熙皇上面前。

康熙皇上一看,也有点愣!要说鳌拜造反,吴三桂造反,我可以理解;清真回人造反,我招谁惹谁了?别看康熙是皇上。当时满人刚刚入驻北京没多久,满族和清真风俗全然不同,他可真不知道清真教内的规矩。这也就亏得康熙谨慎,换个沉不住气的,当时就得调兵!那就得出大事!康熙一想,不至于!这事信不过旁人,我得亲自去看看。

于是当晚乔装改扮,出了皇宫就直奔牛街。到那一看,嗯,御史没说瞎话!人是真多!但再看就不对了。到场的什么岁数都有,要造反也没必要弄一堆老头啊?他就跟着众人稀里糊涂进了大清真寺。等到大阿訇们一开始宣讲,大伙虔诚听讲。康熙明白了!整闹个满拧!这要是没弄清楚就擅自出兵,真可能激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康熙回来之后,召见大臣,又动手查书,弄清楚人家是正常宗教活动,和造反扯不上一点关系。于是把御史找过来,问他消息出处。这样一层推一层,最后查到这位猪肉杠子老板,这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这是个粗人,所说的话出于无心,康熙也不能拿他如之何。但是皇上有皇上考虑问题的角度。他一想,我族爱吃猪肉,穆斯林不吃猪肉。在饮食上就先天存在矛盾,如果不加注意,等到隔阂越来越大,对双方都有害无利。于是传道旨意, “羊肉床子”和“猪肉杠子”还可以照开,但是不许再对面打擂台。于是从此以后,北京城里的“猪肉杠子”和“羊肉床子”不管在哪里都是错开的,再也没有正面相对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82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