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粱桥的由来故事:高亮赶水的传说
北京西城区和海淀区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桥,叫高粱桥;附近还有一条路,叫高粱桥路。就是从北礼士路往北,跨过南长河,奔西北直接动物园路。常开车的朋友们一定对此不陌生。这高粱桥不大,但是呢,每到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老北京人还很愿意来这桥上走走。沏壶茶,架个鸟笼子,高天旭日,野花垂柳,俯看河水日夜不息地流淌。这是老北京人春游歇脚的好地方。据说啊,就连凡事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慈禧太后,也在高粱桥边驻足逗留过呢。可是年深日久,很多人都忘了,这座高粱桥其实并不叫高粱桥。
想想也是,这虽说以前是西郊,也不一定就非得种高粱。这边种高粱,叫高粱桥。旁边种玉米,再来个玉米桥?大豆桥?稻谷桥?这都什么啊?
那么不叫高粱桥,它原名叫什么呢?叫高亮桥!音同字不同,日子一久,这就传啊传啊传成高粱桥了。可要说这原名高亮桥,里边有个故事。
且说,北京这个地方,以前叫苦海幽州。什么叫幽州?按《周礼》的说法,天下九州,东北曰幽州。什么叫苦海?这就不用多说啦!八臂哪吒城的故事咱还没忘呢,那地底下有一条恶龙,这水能甜得了吗?不过,可也别说。北京不是没有甜水。甜水在哪儿呢?玉泉山。过去北京城早晨开九门,第一批进城的,就是玉泉山的水车。要不皇宫大内可就断了顿了,饭都做不了!乾隆皇帝爱好附庸风雅,到哪都爱吟个诗题个字排个名什么的。他把玉泉山水定为天下第一泉。什么济南的珍珠泉啊,杭州的虎跑泉啊,无锡的惠泉啊,全都得往后站了。哪个大臣得了乾隆的赏识,来,赏喝玉泉山水。您看,喝水都变成特殊待遇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苦海幽州还有这么好的一泉水呢?
还得从恶龙说起。
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城,派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兴建八臂哪吒城,这就把恶龙镇住了。但是水是有源的,山是有根的,这恶龙盘踞在北京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凡人都难免有个三亲六故,何况人家是龙族呢?恶龙被镇住了,他爹妈知道了能善罢甘休吗?这龙公和龙婆就摇身一变,变成一对老夫妇,直奔北京。
到了北京,大吃一惊!哎呀,这才几百年没来,这儿怎么多出一座城啊?再一细看,三头八臂,乃是哪吒!老两口没脾气了——但凡沾个“龙”字,没谁敢跟哪吒较劲。哪吒七岁下海洗澡,混天绫宝光瑞气震动龙宫。乾坤圈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抽筋为丝绦。惹恼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莲花化身,重为神圣。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四海。后来在玉帝驾前称臣,做到三坛海会大神。您想四海龙王都不敢惹他,龙公龙婆敢吗?大伙都知道孙悟空比哪吒厉害,刘伯温为什么不修个齐天大圣城?就因为猴子和四海龙王论兄弟,龙王不怕他。
龙公龙婆一看,哪吒城已经成型。哪吒咱是惹不起的,可是恶龙还在城底下镇着呢,也不能就这么不管。不说龙公龙婆和恶龙是骨肉至亲,就是一般的同族,看见了也不能置若罔闻。龙这种神兽,天生就喜欢抱团,谁挨欺负了,大伙一块儿上。这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不过倒霉也就倒在这上头,从来都是先胜后败。哪吒闹海,让哪吒收拾一回;八仙过海,让八仙收拾一回;许逊斩蛟,西海龙子不忿,结果直接让观音拎去给唐僧当马骑了。屡战屡败,现在真是不太敢惹事了。要说显露真身,呼风唤雨,水淹北京城。这本事龙公龙婆倒也不是没有。但是呢,有顾虑!唉,既然如此,只好想个折中之计了。你让我水淹北京城我不敢,可我把北京城的水都拿走还不成吗?
要说人老成精,物老成灵。龙公龙婆这招可太损了。苦海就算苦点吧,它毕竟还是水。没了水,老百姓怎么活啊。早上起来一看水缸,嗯?水缸空了。去打水吧,井干了。没有水不能吃生米,大伙大眼瞪小眼。
这消息一层一层可就报到刘伯温的耳朵里了。刘伯温掐指一算,啊呀,不好!龙公龙婆把北京的水都运走了。朱棣一听,慌了手脚,那咱怎么办呢?刘伯温说不妨。仰仗我主洪福,龙公龙婆还没走远。咱得赶紧找个人,快马长枪,撵上去把水留下来。朱棣手下有的是猛将啊,一听此言,顿时议论开来了。刘伯温捻着胡子从头看到尾,把头一摇。都不合适。朱棣就问,那么先生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啊?刘伯温说赶水之事,事关重大,必须找一个五行合适的人。什么叫五行相克?“《洪范》五行,水曰润下”,水是往下流的。那就得找个高一点的平衡一下。五行五色,水从黑色,就得找个亮一点的平衡一下。总而言之,又得高,又得亮。您看您这帮将领,勇猛归勇猛,一个个长得跟水葫芦似的……
朱棣一听你贫不贫啊?不过他也可挺犯愁。俩人就在大殿上琢磨开了。嗯,又高又亮,又高又亮。高亮,高亮……这朱棣一不留神,嘟囔出声来了。就听门外有人喊:末将高亮在此!
敢情不是又高又亮,是个人名叫高亮。
这位高亮的身份,由于年头太久,现在可难说了。有的说这是朱棣驾前一位大将,有的说,就是一个普通送水工。大将也好,送水工也罢,关键是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出现在了朱棣和刘伯温面前。刘伯温选高亮,那也是有原因的。不是站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你去把水给我赶回来。这活只有高亮能干。高亮呢,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那就我来。
朱棣这下乐了,刘伯温也挺高兴,但是他特别叮嘱高亮一件事:就是你快马长枪撵上去以后,一旦成功,赶紧跑,千万别回头!等到进了城,你就没事了。
高亮得令,一溜烟撵下去了,一直撵到出了城,看见一对老夫妇,推着个小车,车上俩大水篓。甭问,就是这个了。那位说这龙公龙婆怎么走那么慢呐?废话,人家俩水篓装着全北京城的水,快得了吗?高亮赶紧快马加鞭,赶到面前。招呼也不打,抬手一枪,给水篓来一窟窿!
这一枪扎下去不得了,那声音仿佛天崩地裂,只见银河倒挂。不知道那水篓里哪来的那么多水啊,宛如江河之势!高亮一看,行了!赶紧跑。
高亮拨马回头,这通跑!可也奇怪,按说高亮这匹马不是什么宝马龙驹,那洪水流得多快呀,可硬没赶上高亮。眼看着高大的城墙已在眼前,高亮这个美,这场大功让我立了!他就把刘伯温千叮万嘱那句话忘了,这么一回头,法术破了。洪水滔天而来,顷刻之间就把高亮吞没了!高亮是英勇捐躯!可也就仰仗着他这一枪,刺破了龙公龙婆的水篓,北京城这才重新有了水。虽说水质不怎么好吧,苦水也是水,老百姓没水就不能活。所以百姓们感激高亮的功德,就在他死的地方建起一座桥,以高亮的名字命名,就叫高亮桥。
回过头再说龙公龙婆。高亮扎坏一水篓,还剩一个呢。原来高亮扎坏这个水篓是苦水。剩的这个是甜水。那位说高亮也太没眼力见了。干吗非捡苦水篓扎啊?有个缘故。北京号称“苦海幽州”,这苦水本来就比甜水多。俩水篓也是一个大一个小,高亮琢磨着北京这么多老百姓,当然捡大的扎。龙公龙婆一看,得,水篓让人扎坏了,水又还给北京了,白白做了一回恶人。那刘伯温也不是吃素的,翻回头让他想点什么鬼主意,老两口吃不了兜着走。得,咱也跑吧!龙公龙婆带着甜水篓继续赶路,最后在哪停下了呢?京郊玉泉山!所以以后玉泉山的水特别清甜。
这就是高亮赶水的传说。您瞧瞧,古代老百姓吃口水是多难啊!现在好了,不但城市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南水北调工程也通到了北京。一天二十四小时,拧开水龙头,什么时候都是清亮的水。在享受着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不要忘了当年高亮赶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