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什么时候进入藏族人民的生活的?西藏地区茶的来历是什么?

藏族地区由于缺少蔬菜,清茶、奶茶、酥油茶等各种茶制品成为藏族人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藏族有一句俗语“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说明了茶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藏区原本并不产茶,那么茶是什么时候进入藏族人民的生活的呢?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公元8世纪初,赞普都松芒布杰(704—754)统治西藏。有一年,都松芒布杰得了重病,在宫廷里静坐调养。

一天,他看见一只羽毛非常美丽的鸟口衔绿色树枝,落在王宫的飞檐上。他并未在意。

第二天,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从雪山顶上缓缓升起的时候,这只鸟又出现在赞普的眼前。赞普感到十分惊奇,派人取来树枝细看,发现是一种当地从来没有过的植物。他摘下一片绿叶放进嘴里咀嚼,顿时感到生津止渴,余香满口,病情也似乎好了一些。赞普说:“这种树可以做饮品。”

赞普召集了许多臣民,对他们说:“自从我得病之后,吃不下,也喝不下,请了无数名医,服过很多种药,都不见好转。昨天服了吉祥鸟带来的树叶,身子顿时清爽了许多。因此,我所宠爱的臣民啊,你们翻过高山峻岭去寻找这种不同寻常的树吧!谁能找到这种宝树,我一定会重赏他!”

于是,许多臣民纷纷离开王都,寻找宝树去了。他们走遍了藏北羌塘、阿里三围、多堆多麦地区,都没有找到。他们之中,有一位最受赞普宠爱的大臣,他一直来到西藏的最东部,发现在一条大河的对面,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他隐隐约约地看见森林里有一种矮树和赞普讲的那种树相似。大臣很想过河去细看一下,但河水又深又急,无法渡过。正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忽然,一条大鱼游到他的面前,把他驮过了河。

大臣走进森林,果然看见到处长满了赞普见过的宝树。他十分高兴,很快就砍了一大捆。大臣想:“光给国王治病,这一捆就足够了;如果给臣民们都尝一点,就应当多砍一些,可惜我背不动。”这时,一头母鹿从树林里出来,温顺地站在他面前,好像想帮他干点事情的样子。大臣赶紧又砍了一大捆,让母鹿驮上。

大臣领着母鹿,走了整整几个月,才回到王都,把这种宝树献给了赞普,并且报告赞普说,这种能做药的树叶,汉族人称作“恰”。“恰”就是茶的变音,于是,西藏就有了茶。由于在藏民寻找茶树的过程中,鱼和鹿都帮了很大的忙,因此藏族用的茶碗上经常绘制有鱼和鹿的形象。

根据文献记载,茶在吐蕃王朝时期从中原传入西藏。由于藏族对茶叶的大量需求以及中原人对高原马的需求,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中原历代统治者专门设置管理茶叶栽培和对藏区运销的机构,在汉藏边界设置定点的货物交换场所,例如今天的雅安、松潘等地都曾是著名的茶马互市地点,也是当时中原和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83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