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馒头的由来是什么?
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馒头,最初称作“蒸饼”,因为不发酵,所以有“牢丸”之称。汉代之后,人们学会制作发面饼,称其为“面起饼”。
关于馒头的命名有这么一个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平蛮之后,率兵横渡泸水,却遇风浪横起,不能渡水。孟获说:泸水的风浪是由于猖神作怪而起,需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诸葛亮为了不滥杀无辜,命随行的厨师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谓之“蛮头”,用来祭奠泸水。“蛮头”便以讹传讹成为了“馒头”。此后,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物。
唐代之后,馒头的形态变小,称为“玉柱”“灌浆”等。宋代时,馒头成为内部有馅的饼,且花样繁多,如羊肉馒头、鱼肉馒头、糖肉馒头、笋丝馒头、蟹肉馒头、辣馅馒头等,其中最著名且珍贵的是“太学馒头”,因为这种馒头只有太学生才能吃到。清朝以后,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称有馅的馒头为包子,无馅者为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