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开门七件事”指的是哪七件事?
元代的武汉臣在《玉壶春》的第一折写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开门七件事也引申为每天的必需开支。
“开门七件事”的说法最早起于宋朝,南宋时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曾提到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因为酒并不是每天必需的,所以,到元代时,人们便将“酒”删去,只剩余七件事。事实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宋代,开门七件事还称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因为油、酱、醋、茶这四种原料在宋代时并不常见,茶在唐朝至北宋都称得上是奢侈品,并不是老百姓天天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
此后,很多文人墨客曾以开门七件事为题作诗著文。明朝唐伯虎《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时至今日,开门七件事已与古义相差甚远,主要泛指与民生利益相关的必备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