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八戒”是哪八戒?佛教的“十二因缘”指的是什么意思?

“八戒”是哪八戒

“戒”在佛教之中指的是内在自律,而“八戒”自然就是针对人可能会犯下的八种错误所提出的八项要求。

“八戒”的具体内容为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前七种为戒,第八种则为斋。所以八戒也被成为八戒斋。

对于“八戒”,《法苑珠林》这样解释:戒杀生要求佛徒无杀意,不得残害蠕动之类;戒偷盗是要求佛徒无贪念,多想着布施;戒淫是要求修治梵行,不为邪欲;戒妄语要求思念至诚,心口相应;戒饮要求不饮酒,不醉迷;戒着香华要求不着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戒坐卧高广大床要求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戒非时食要求依奉法度,过了时节就禁食。

“十二因缘”指的是什么

因指的是引发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的是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佛教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全部都是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而由因缘生灭产生万事万物的道理,就被称为因缘生灭法;而因为因与缘和合所产生的结果,被称为因缘和合。如果将烦恼作为内在原因,以业为外部条件,就能够招感迷界之果;以智为内在原因,以定为外部条件,就能够招感悟界之果。

“十二因缘”具体指的是“缘起”,也就是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也被称为十二有支,其中“十二”分别是无明、行、目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无明指的是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指的是造作诸非;目识指的是业识投胎;名色指的是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指的是胎儿长成眼、耳等六根;触指的是出胎与外境接触;受指的是与外境接触而生的苦乐等感受;爱指的是对境生欲;取指的是追求造作;有指的是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指的是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指的是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62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