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地早期密部典籍的译传有哪些?

隋唐是中国汉地密宗创立的时期。隋唐以前传入中国的密典,大多为杂密,还未见有组织的正纯密教经典。早期译传密典,目的在于除邪魅、定吉凶、禳灾招福,大部分已经佚散。

三国时东吴译经家支谦,可能是最早汉译密典之人,所译密咒有《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等。公元310年(西晋怀帝永嘉四年),西域僧(一说龟兹人)佛图澄来到洛阳,史载他“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燕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梁《高僧传》卷九),故深受后赵石勒、石虎崇信,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为僧,由于佛图澄的影响所及,密咒法门的知识逐渐普及。西晋时,龟兹僧帛尸梨密多罗(吉友)来到东土,译出《大灌顶经》、《孔雀王神咒经》等陀罗尼门密典后,开始了印度密典译传于中国的新时期。帛氏亦“善咒术,能梵呗,世号高座法师”。帛为龟兹国姓,可知4世纪初以前,龟兹即流行密宗秘密法术,且经由该国僧人传入东土。支谦曾制“梵呗三契”,吉友也“能梵呗”,梵呗需在一定的佛教仪式上歌咏,故知诵咒语亦与较发达的佛教仪式相关。吉友以后,南方译传杂咒经典最著名的是西域僧昙无兰,译有《咒时气》等经。北方以中天竺人昙无谶为著,据传他“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至于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龟兹僧鸠摩罗什,也是“妙达吉凶,言若符契”,所译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等。

南北朝时,密典的译传仍在继续扩大,北魏昙曜译有《大吉义咒经》,梁僧伽婆罗译有《孔雀王陀罗尼经》。此后,隋代“开皇三大士”共译约十部杂咒,唐菩提流支译经约十部,义净译经约十三部,玄奘译经十部,实叉难陀译经四部。

上述汉译密典,绝大部分属于杂密、杂咒,但对于密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并为后来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译传纯正密教经典,创建密宗准备了社会基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扩大佛教影响,推动佛教传播,也有一定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2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