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号性称谓,是由历代中央政府授封的一种僧职称谓,在藏传佛教诸多的僧职称谓中最具声望。封号性称谓始于元朝。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后,封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授予玉印,领总制院事,统领天下释教。1270年,忽必烈又晋封八思巴为帝师,从而促使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正式形成。自此,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对藏族地区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宝法王,是明朝对藏传佛教噶举派活佛授予的僧职称谓。1406年,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应明成祖之邀抵达南京,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并受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宝法王”。这一封号遂成为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的专用尊号,沿袭至今。
大慈法王,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授予的僧职称谓。1413年,宗喀巴的弟子释迦耶希进京应诏,受到明朝政府的隆重接待。1415年,释迦耶希被明成祖封为“妙觉圆通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了大国师”。1429年,释迦耶希再次应邀进京,并在内地留住造寺传法。1434年,释迦耶希又被明宣宗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简称“大慈法王”。
大乘法王,是明朝对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授予的僧职称谓。1413年,萨迦派高僧贡噶扎西应明朝廷之邀抵达南京,被明成祖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
大智法王,是明朝对藏东地区的藏传佛教高僧授予的僧职称谓。明朝永乐初年,朝廷邀请藏族高僧班丹扎西入朝,并让他在内地长期留驻;明宣宗时被授予“净觉慈济大国师”;明代宗时晋封为“大智法王”。
除了以上数位僧职较高的法王外,明朝政府授予的藏传佛教僧职称谓,可谓不胜枚举,诸如赞善王、护教王、阐教王、辅教王以及西天佛子、灌顶国师、灌顶大国师,等等。
清朝时期,清政府继续对藏传佛教高僧,特别对格鲁派高僧授予至高无上的僧职头衔,比如达赖喇嘛、班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