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yoga)在梵语中,是由马和车轭结合之义的语根「yuj」而来的,译意为「相应」。
密教又称瑜伽教。瑜伽最早用于《梨俱吠陀》中,后来沿用到《奥义书》时代,它的含义是,依于调息等的观行法,观梵我一致之理,以合梵而与梵相结合。到了佛教中,就采用此法,依于奢摩他(止)和毗钵舍那(观)之观行,成了与正理合一相应的情态,便称为瑜伽。瑜伽是以止观为其主题的。佛教采用瑜伽,始自释迦牟尼,但是释迦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须要配合戒和慧,定(止观)才受到释迦鼓励。
释迦特重于八正道,八正道的首要是正见,八正道的范围是戒、定、慧三学。所以释迦不是修定主义的瑜伽行者。瑜伽行虽受佛的利用,但佛却不以此为彻底的方法。但到了中期密教的瑜伽法,却受到瑜伽外道波昙耆梨(Patanjali,五世纪数论派人)所著《瑜伽经》的影响,以为瑜伽即可达成世出世间的一切目的,凭内证修验,即可“成佛”。
佛教提出不杀生的教义后,婆罗门教以及后来的印度教借鉴了佛教的做法,以宗教法规的形式禁教众食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