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蟆镇清源宫供奉的大老爷是谁
石蟆镇位于渝川交界处,具体位置在重庆市江津区西部,离城区约有80公里,毗邻四川合江县。这个镇子有一座清源宫,每逢初一、十五,便会迎来江津和合川的香客,一时香烛飘摇,人声鼎沸。清源宫山门上有石造牌坊,上面刻着“圣旨”二字,牌坊下两边各有一位丞官,昭示清源宫为奉旨而建。但奉哪朝哪代皇帝旨意就不得而知了。进入宫内,便可依着戏楼、书楼、川主殿、灵官殿、后殿,迤逦前行。
佛寺礼拜佛祖菩萨,道观参见神仙真人,但清源宫供奉却较为杂乱,如玉皇大帝、老祖李耳、孔子、鲁班、关羽、岳飞等无论神话人物还是真人都有,体现出中国较为混乱的信仰体系。不过,这些塑像其实都是清源宫后期所立,其真正供奉的却是川主,当地人称之为“大老爷菩萨”。这里所谓的川主,根据宫门前方对联“都江堰治水丰功伟绩叹为观止;清源宫造像鬼斧神工志以殊荣”可知为修造了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但在历史上,被封为川主的其实不仅有李冰父子,隋代四川嘉州太守赵昱也曾有此封号。目前,正史可考的赵昱没有更加详细的资料,但在《方舆胜览》《八闽通志》《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方志异典中大致可知,赵昱原为青城山修道的隐士,后被当朝起用,任嘉州太守一职。当时嘉州有一水潭中有蛟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于是赵昱命千名士兵重甲利刃立于江边鼓噪,自己则持刀跳入水中与蛟龙恶战,片刻间便一手持刀,一手携蛟龙首级从水中跳出。因其神勇无敌,当时百姓奉为神明。之后,此人挂冠归隐,不知所踪。后来,嘉陵江但有水患,均可见赵昱在云雾中出没。于是,他便被帝王不断册封,比如唐太宗赐封其为“神勇大将军”;唐玄宗加封其为“赤城王”。据这些异典记载,有人为其立庙在灌江口,于是,他便成了二郎神的前身。北宋真宗时,他又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源宫供奉川主应当为赵昱,而非李冰。
之所以将川主称为“大老爷”,这是因为合江县木广场大山下有一古刹,古刹旁有水潭人称“龙王潭”。明正德五年(1510年)时,龙王潭内忽然洪波涌起,有一根巨木从水中浮起。古刹僧人以为神迹,于是将大木锯为长短不一的大、中、小三段,并雕刻成三尊川主神像,分别命名为“大老爷菩萨”“二老爷菩萨”和“三老爷菩萨”。这大老爷菩萨便被当地人迎至如今的石蟆镇清源宫,当时还称之为“昊天观”。这位大老爷菩萨供奉在昊天观后,便被百姓用于祈雨。每逢天旱无雨,石蟆镇求雨的乡民便抬着神像至合江古刹的龙王潭前,由道士主持,燃香点烛,念诵求雨真言。这时,龙王潭边的崖壁上会有泉水涌出,若其中有鱼虾则预示天将大雨;若有灰尘,则有小雨。祈雨之后,求雨队伍再将这位大老爷菩萨请回石蟆镇清源宫供奉。据当地传说,这位大老爷菩萨相当灵验。祈雨队伍中若有心地不纯、无事生非者,求雨定然不灵,因此,当地百姓对于祈雨的队伍人员的选拔极为严格,如果到时发现,那么这些心地不纯的人一律要自杀以敬神灵。根据县志记载,1944年,当地自开春后滴雨未下,于是百姓合请当地乡绅将大老爷菩萨抬到合江龙王潭祈雨。于是在当地乡绅名士组织下,石蟆、合江沿路百姓禁止屠宰三天以示虔敬之心,然后将清源宫川主抬到龙王潭,虽然一路烈日灼烧,但祈雨队伍丝毫不敢松懈,到达之后,便由古刹主持作法祈雨。第二天,果然见乌云满天,天降大雨。由此,石蟆镇清源宫川主菩萨越发有名,由此也引来了更多的善男信女前来膜拜祭祀。
现今的科学已然对天气变化做出了合理的解释,百姓自然也用不着祈雨求神了。不过与祈雨相伴相生的庙会以及川剧、舞狮子、爬杆等民间表演却流传下来,成为当地庙会赶集的保留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