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呼归石是为了呼唤大禹吗

重庆朝天门呼归石是为了呼唤大禹吗

重庆朝天门码头之外弹子石江边,有一块长约120米、宽80米的大石头,呈椭圆形俯卧在江心。民间相传,这块石头为大禹妻子涂山氏所化,这是否真有其事呢?

相传远古之时,天降大水。洪水漫溢大地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有鲧从天宫中偷得息壤,落地为土,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但这件事很快被天帝发现,鲧就被处死了。之后,天帝派鲧的儿子大禹降临人间,治理洪水,以补父过。大禹降临人间后,遇见了涂山女,双方情投意合,喜结良缘。但新婚不久,大禹因治水不得不匆匆离开,此后,年年奔波,以致“三过其家而不入”。涂山氏在家独守空房,苦苦守候,一次次登上江心呼唤大禹回家,可终究不见大禹回应。最后,涂山氏化为巨石,日夜在江水的澎湃中呼唤着“禹——归来”。据说涂山氏化为石头时曾产下一子,名启(即后来夏朝的国君),因此,这块石头又称“诞子石”,年深日久后讹传为“弹子石”。

此说异常凄美,但大禹治水一事,在《山海经》《史记》中均有记载,《山海经》中涂山女见到化为大熊的大禹羞惭而去,化为石头,很明显有神话演绎的成分,不可为凭。但《史记》曾言“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吕氏春秋》亦记载:“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因此可说历史上真有大禹治水一事,且因治水,大禹忽略了自己的妻子涂山氏。而《华阳国志·巴志》中“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的记载则直接认定,大禹治水在如今的江州,这里却有待商榷。大禹所治水患在古代多指黄河流域,目前其治水遗迹据考古考证,最重要的是位于安徽蚌埠市涂山南麓的禹会村,据传为大禹大会诸侯之处。因此或可认定大禹治水实有其事,但与此地无甚关系。

2008年,三峡蓄水之后,朝天门水域的航道变宽,呼归石骤然处于航道中心,这势必成为过往轮船的障碍,因此当地政府准备将其爆破。消息传出后引发当地市民争议。后经专家考证,呼归石与大禹治水无关,其名为后人附会而来,不能作为历史遗迹,因此可予以爆破。不久,随着一声爆响,呼归石被炸。从此,传说只能止于口头的想象了。而弹子石,如今已是和解放碑、江北嘴一样的中央商务区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2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