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姑娘出阁为何要唱“哭嫁”歌
旧时的上海,尤其是乡下,有这样一种风俗,即在女子出嫁时,即将出阁的姑娘可以在礼俗上尽情地以歌唱的形势诉说心肠。如此在感情毫无阻拦的情况下尽情地发泄,一般感情会比较奔放激越,所以歌词也会反复而多设喻,并且层层排比,回还往复,辞以达意即为快,情到尽时方是止。
其歌词之所以会如此顺畅,是因为它的内容一般都是平常生活的感慨和早已有之的感受等。比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妹的关怀之情;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前途未知的迷茫不安,甚至对媒人的不满,婚姻的厌恶等。所以可以一舒尽畅,鲜有停滞。
这种哭歌形势必定来自当地群众的口头语言,这样不仅生动活泼,通常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设有搜集哭嫁歌的专门小组。据查,南汇的哭歌传统已流传数百年之久,成为研究当地民俗的珍贵资料,并已申报列入南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像张文仙这样目不识丁的南汇老人家,却能即兴唱出近百句对仗、押韵的哭嫁歌,不仅成为南汇的“哭嫁奇人”,而且还将此申报为“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口头文学项目,成为上海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