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鬼神文化的起源

鬼神之存在,早于宗教的创立。人死后归宿如何,是先民极力探索的问题。从发掘的葬物来看,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相信死人还会像活人那样生活。各民族较早的文学记载中都有关于神、鬼、亡灵等的事。中国是把灵魂分为神与鬼的:“鬼者阴之灵,神者阳之灵也”,也就是灵魂不死的观点。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很早就发现这种观念对于控制社会的作用,中国哲人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尚处在蒙昧阶段,人们在生产劳动和采集渔猎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尤其对一些当时难以理解的东西,产生了复杂的幻想。如把平时生产劳动和在采集渔猎中收获的物品,看成是自然界的恩赐,得不到时,则认为是自然界的惩罚。同时,人们的头脑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疑问: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海潮的激荡、火山的爆发,等等。这一切自然现象都使原始人感到头晕目眩,由此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产生了奇异感、威胁感和恐惧感。因为不能解释这些奇异现象,更没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威胁,于是只能把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归结到一个幻想中的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威力无比、主宰一切的“神”的身上。从而,也就形成了对于超自然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出现了原始的拜物教。《礼记·祭法》上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周礼·春官·宗伯》亦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上所提皆为天神。《说文解字》上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后,便产生了“鬼”的观念,因为在古人心中,人死后仍然活着的灵魂就是“鬼”。《礼记·祭法》说:“人死曰鬼。”《说文解字》谓:“鬼,人所归为鬼。”《正字通》亦说:“人死魂魄为鬼。”可见,“鬼”这种完全不存在的子虚乌有之物,在古人看来,是人死了以后变成的,“鬼”是一种归宿。这反映了古人对“鬼”的迷信认识。自“鬼”的观念产生后,民间便流传着许多鬼怪传说,这在《太平广记》《山海经》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列异传》《幽明录》中都有所记载,例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34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