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与祭祀的关系:传说典故
古代人智慧不开化,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
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地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繁衍,龙的重要性竟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一来,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在民间有一则传说,可说明舞龙纯是为了纪念,含有祭祀的成分。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浙江的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至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在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10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至999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
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但是再仔细一瞧,不禁大为惊愕,只见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999片。
旁边的接生婆一见,不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很快,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人人都前来道贺。这消息也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有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说百叶家里生下龙种,于是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
乡亲们得到了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经过细细地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孩子放在洗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这时,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了。老族长见找不到龙种,于是便抓住百叶,逼他把孩子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就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了家里。
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岂不就是他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她非常想念丈夫和孩子,心里十分地悲痛。老族长逼着荷花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地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在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
荷花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洗脚盆里,向她漂过来。荷花真是又惊又喜,她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然后仍然放回洗脚盆里。一阵凉风吹来,洗脚盆又漂回到了荷花丛中。荷花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从此,荷花每天3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3次奶水。这样喂了999天,儿子渐渐地长大了,满身龙鳞金光闪亮。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
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被灭掉,心里都暗暗地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活着,并且在荷花池中,随即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又到池边淘米。老族长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个洗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
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只见杨树丛中闪出个人来,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
刹那间,只见孩子从洗脚盆里猛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的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还是迟了,那一刀砍到了小龙的尾巴上。这时,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地飞旋起来。在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了,变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
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了半空中,被抛得无影无踪。老族长见孙子被风卷走了,随即“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了。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了天空,她大声呼喊着,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小龙,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49朵荷花,用了999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1000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从此,每年的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这一习俗便沿袭了下来。这个传说,表现了古代人民对龙的敬畏和祈求年年有个好年景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