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壁画墓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东晋壁画墓,位于酒泉县城西北的果园乡丁家闸,现已发掘了8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6号墓葬。
5号墓距地表深12米,封土残高2米,前有长33米、宽1.42米的斜坡墓道通向墓室。墓室全用平砖垒砌,分前后两室。前室四壁及顶部布满彩色画面,后室只在后壁上绘画。壁画保存完好,用色有朱砂、赭石、石绿、石黄、白、灰等。壁画内容分天境、人间、地狱三个境界。画面浩繁复杂,形象逼真生动,笔法遭劲流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有地下画廊之称。
天境和地狱的内容,都是粉饰封建社会太平景象的祥瑞画,神话传说、圣贤故事及富有幽默感的趣闻轶事等。人间部分实际上是墓主生前高官、厚禄、尊荣、享乐的记录。据壁画所反映的舆服制度分析,墓主人的身份最低应在王侯之列。
天境画面绘有含金鸟的红日、雍容华贵的西王母、四蹄腾空的天马、仰面八叉的白蟾蜍、茸角高竖的白鹿、肩生双翅的羽人、飞腾倒悬的龙首、奇形怪状的三足鸟、毛色华丽的九尾狐、云雾缭绕的山峦等。无论拟人状物、喻山摹水,都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人间部分的主题画是一幅3米长处的燕居行乐图。这是全墓室中画得最为细腻的一幅。墓主人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穿硃砂间黄朝服,手执尾,身后侍者执曲柄华盖,并备有黄金装饰的硃轮通车。看那墓主炯炯有神的双眼,纤细秀美的短须,踞坐神态,使人想到高贵的王候。他的身前身后,仆吏罗列,古香古色的曲足案,精美的各式酒器,俊秀的侍酒童儿,还有抚琴、弄琵琶、击鼓、吹笛的乐伎和轻歌曼舞的舞伎等,组成了一幅“系官日纷纷,鼓乐盈满门”的王公贵族生活图。其余如眷属出行图、坞壁、农耕、扬场、畜牧、采桑、花圃、园林、家禽、椎牛、宰猪、庖厨等场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风民俗。
地狱部分绘有房屋和象征承载大地的神龟等。后室绘有奁、盒、扇子、拂尘、弓箭、绢帛、丝束等。
此墓因早年被盗,残存的随葬品仅有一些铜币和铜马俑足、小金片及残破陶器等。
丁家闸壁画墓展现了魏晋十六国时,河西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生活习俗等,成为中外学者、旅游者的瞩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