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走亲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山西洪洞走亲习俗:起源由来、传承历史

洪洞走亲习俗活动区域跨越洪洞县、临汾尧都区两县(区)内之甘亭、吴村、辛村、龙马、万安五个乡镇,涉及20余个村庄,穿越汾河东西两岸,影响范围广。

关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羊獬村原名周府村,后来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独角羊,它的名字实际叫“獬”,是一只神兽,具有分别善恶的本领,一如《路史》所言:“性知曲直,识有罪,能触不直。”此事被士师村圣人、尧的司法官皋陶知道了,上报尧帝。定都平阳的尧王带着怀孕的妻子亲自前来视察,不料妻子在生獬之地分娩了女英,生而神异。尧见此地连生神兽、圣婴,便举家搬来居住,改村名为羊獬。

而舜耕历山是典籍明载的故事,尽管全国叫历山的据统计有20余处,但当地人坚信舜就是在这个历山上耕种,并被访贤的尧王看中,将娥皇、女英嫁给舜。于是羊獬和历山就分别是两位女神的娘家和婆家了,由于辈分上的关系,羊獬人称呼她们为“姑姑”,历山以及其他地方人都称她们为“娘娘”。每年农历三月三,时近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羊獬人从历山上接她们回娘家省亲,直到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历山人来给尧王拜寿,并将两位娘娘再接回去,然后就要进入农忙季节了。

每年阴历三月初二上午,羊獬村民齐集村内姑姑庙前,在威风锣鼓声中,在姑姑神像前请香,然后绕行到园内尧王寝殿焚香辞行,并为代表吉祥含义的黄丝线、红绸带“开光”。然后诵念“启行令”,全体村民跪拜,几个精壮男子抬起姑姑的驾楼,至尧王殿前辞行后走出园子,形成一个长达几百米的仪仗队。其中一人举“羊獬总社”大旗,最热闹的几组威风锣鼓队,一路上时时敲打。队伍游行到村口将军庙焚香祭拜后,男性成员上车出发,队伍过汾河,下车祭河神;途经各村均在村口设香案、锣鼓队迎接。羊獬队伍到任何一个村后,所有人员下车,敲打游行至香案前,合奏祭拜,向该村村民布施那些吉祥布条。

队伍穿村而过,村内各家门前多摆放桌椅,上设香炉,施舍茶水、点心、水果不等,供过往人员随意拿取。村内如有娘娘庙,则队伍必到娘娘庙停驾祭拜。中途要吃“腰饭”,由村民自发领回家吃饭。听到三声铳响,无论吃饱与否,一律回到娘娘庙起驾出发。将到历山娘娘庙前时,历山浩大的迎接队伍早已在庙前等候多时,两支队伍汇合后,在通往娘娘庙的台阶上要大斗锣鼓威风,活动进入一个高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一个台阶斗一曲,常常斗到天黑才罢。进入历山庙宇群后,社首等人先到舜王殿再到尧王殿,最后到娘娘殿(大殿)上香,一天活动结束。历山当年负责接待的社首(历山分东、西、中三社)热情地拉着来自羊獬的“亲戚”回家吃饭住宿。

三月初三是正日,附近村民都赶来娘娘庙里上香,在庙后的路两侧摆满了各种小吃、商品、游戏的摊位,形成了非常热闹的庙会集市。接近中午时分,随着铳声响起,历山主事社首一干人等在娘娘殿跪拜焚香后,请出两位娘娘的小型神像置于羊獬驾楼中,正式起驾。羊獬队伍启程,历山队伍及民众才散去。根据当地婚嫁不走回头路的传统习俗,羊獬队伍途径石家庄、韩家庄等,至杨家庄“腰饭”后,万安村接娘娘的队伍已经前来迎接了。万安据说是舜的老家,此地娘娘庙也很宏大,两支队伍合流后步行几里路、穿过集镇,来到娘娘庙,焚香祭拜后将驾楼停放在庙宇群的献殿内过夜,羊獬队伍又被万安村民各自拉回家食宿,一如历山。三月初四傍晚时分回到羊獬。

到了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历山人又前来给尧王拜寿,再将两位娘娘迎回去,途中热闹一如三月三,然后就要进入农忙季节了。这就是历史悠久、延续至今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民俗活动。

洪洞走亲习俗通过将历史传说信仰化,化地缘关系为血缘关系,并且历来坚持羊獬与历山不通婚的习俗,大家互称“亲戚”,构建了该文化圈内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75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