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妇女穿长袍,以蓝色为主,夏日喜欢穿白袜、花鞋。达斡尔族冬季穿“奇卡米”(皮靴),穿时内絮东北特产“乌拉草”。
在达斡尔族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塞外城,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关于乌拉草,还有一个故事哩。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很久,以至于人们竟然忘记它发生在哪个朝代和哪位皇帝的身上了。
有一天,皇帝心情很好,就领了一伙太监和近侍,骑着马,架着鹰,带着猎狗出了皇宫,去围场狩猎。走了几天,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所带的鹰犬被吹得无影无踪,马匹跑没了,侍卫们也都走散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才慢慢地放晴。皇帝独自牵着马在密林深处行走。他走啊走啊,也不知走了多少天,连上马的力气都没了,冻得浑身打战,饿得两眼直冒金星,抓一把草,咽不下,摘几片树叶,嚼不动。好不容易挨到了山林的边缘,能看到前面有个村庄,村边有户人家了,可他已精疲力竭,昏了过去。
当皇帝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炕上。他四处看看,发现自己在一个普通的百姓家里。“你醒过来啦!你已经睡了好长时间了。”一个女人一边说着话,一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来到皇帝的身旁,一勺一勺地喂他喝。皇帝喝过一碗粥之后,觉得特别香甜,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香的饭了。他问道:“请问大嫂这是什么饭?”女人回答说:“这是小米粥。”皇帝连喝了三天粥,体力恢复了,行动自如了。在女人的精心照料下,皇帝很快就好了起来。
女人并不知道这位骑高头大马、穿戴华丽、气度不凡的男人乃是当今皇帝,只是觉得他不同于平民百姓而已。当初为了救他,才从村边把他背回家,给他熬粥喝,使他很快恢复了元气。她见这个人挺和气,不是什么坏人,心中暗暗地产生了爱恋之情。
原来这个女人独自一人生活。在她还没出世的时候,父亲便和一位好友指腹订亲了。果然双方的愿望实现了,等满月那天摆了酒席,正式给一双儿女订了亲。他们从小在一起玩耍、读书,青梅竹马地长到了十七岁。当两家商量着要为他们办婚事的时候,小伙子却得暴病离开了人世。女孩子哭得死去活来,朝夕思念小伙子,经过大人的百般劝解,这才进得茶饭。后来女孩子主动要求按规矩嫁到夫家,去侍奉公婆。父母见女儿态度很坚决,只好按照女儿的心愿,把女儿送到了婆家。岁月荏苒,女儿嫁过来三年后,公婆相继去世了,只剩下她一人过着孤孤单单的生活。
事有凑巧,一连几昼夜的狂风暴雨,竟把当今的皇帝吹到她的家里来了。皇帝了解了女人的身世之后,对她深表同情,对她的救命之恩深表感谢。皇帝为了等近侍们来找他,便在女人家里住下了。慢慢地他们便住到了一起。
再说那些太监和近侍们走散后,有的已经冻饿而死,活着的人到处寻找皇帝,却遍寻无着,都非常着急。他们问过了许多村庄,又互相传递信息集中到了一起。由于马匹尽失,他们只得徒步去寻觅皇帝的下落。山高路险,慢慢一路找来,已经过去了不少时日。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山村,老远就看见一匹高头大马拴在村头一家院子里。大家急忙跑过去看,果然是皇帝的黄膘马。他们喜出望外,叫开门去叩见皇帝,诉说了失散后找寻皇帝的艰辛。这时女人才知道和她一起生活了多日的人原来是当今皇帝,不由心中一惊。灾难之后相聚,大家都很高兴,便决定休息几天,然后再动身返回京城。
随从们多日以来又是翻山越岭,又是趟水过河,他们的鞋子早已破损不堪,再加上天气冷了,一出门就冻脚,于是女人给他们每个人做了一双“斡洛奇”(一种便靴),又在斡洛奇里絮上了乌拉草,穿起来又轻便又暖和。从此之后,京城里、皇宫中都知道什么是“斡洛奇”,什么是“乌拉草”了。
皇帝要返回京城去了,众人都过来向女人辞行,女人叫住了皇帝:“我身上已经有了你的孩子,你给起个名字吧。长大了,要找父亲,怎样才能见到你呢?”皇帝说:“生个女孩子,就由你自己起名吧,假如是个男孩,先叫他‘乌拉草’,等和我见面时,再给他起个大名。”说完,摸一摸身上什么也没有,于是就把黄袍内里的大扣子扯下来一个交给了女人:“以后孩子长大,可以拿这个到皇宫里来找我。”女人依依惜别,泪流满面,拿出来一个小包,交给了皇帝。
皇帝一行一路风尘,过了多日才回到京城。他经常念叨小米粥好喝,斡洛奇又轻又暖。于是让御厨到很远的山村里去买小米,可是御厨做的粥远不如山里女人做的香甜好吃。他哪里知道那粥是在饿急时吃的,自然要比什么都香了。
日子像箭一般飞快逝去,一晃就是十五年。皇帝忙于国政,日理万机,对十五年前山里遇救的事,早已渐渐地淡忘了,小米粥再也没喝过,乌拉草再也没见过。皇帝唯一犯愁的事就是没有子嗣,不论是皇后还是几个妃子,一个也没给他生出个儿子来。自己年岁大了,没有太子,以后谁来接管国家和江山社稷呢?他一想到将来,就叫过贴身太监,让他去找术士来算卦。算卦的老术士说:“皇上不必着急,您有一位太子在民间,快派人去寻访吧。”皇帝有些茫然,不知这卦是吉是凶。
正宫娘娘听说皇帝为太子的事算了卦,便怨恨自己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心里觉得有愧。她忽然想起十五年前曾在皇帝的内衣兜里发现了一个小包,打开看时,里面是一缕长发和一封信。信中叙述的是救助受难皇帝的经过和已经怀孕的事。皇后估计那个女人可能生下了儿女。她从前不敢跟皇帝提起这件事,怕他不好意思,反倒发火怪罪她,事到如今是该说的时候了。于是,她翻出了那个小包呈给皇帝看,皇帝立刻回忆起了山里遇难时所经历的一切。第二天,皇帝马上下了诏书,派太监到山里去找小名叫“乌拉草”的十五岁男孩,接进京来立为太子。
再说山村里那位寡居的女人,送走了皇帝的第二年夏天,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她非常疼爱这个孩子,按照皇帝的意思,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乌拉草”。乌拉草聪明伶俐,跟着母亲一天天长大,学会了诗书,并勤习武艺,练就了一身本事。十几年来,他经常问及父亲在哪里。母亲只是说,父亲在遥远的地方,率领人马保卫家乡,让他耐心等待父亲来迎接。
有一天,村中的街道上挤满了人,乱哄哄的一片,乌拉草也挤进去看。原来是张寻访太子的告示,上边说太子的小名就叫“乌拉草”。乌拉草飞快地跑回家,向母亲诉说了告示上的话。母亲惊喜交集,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于是她把皇帝来到这里的前前后后告诉了儿子,并开始为他上京城找父亲作准备。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村里的人带着两名太监到她家来了。母亲将皇帝的扣子拿出来给他们看。他们又仔细端详了孩子的脸,确实像当今皇帝,于是决定带他进京。
临行前,母亲将扣子和一封书信交给了儿子,让他面呈皇帝,并嘱咐他见了皇帝应该怎么跪拜行礼,怎么回答问话。
几天后,一行人回到了京城,进了皇宫,面见皇帝。乌拉草按照母亲嘱咐的礼节拜见了父皇,呈上信物和母亲的书信。皇帝见到儿子,心中十分高兴,问了一些话,孩子对答如流;再看孩子聪明伶俐,魁梧英俊,心中更是喜爱,当即传令设宴庆贺,并在第二天下了诏书,立乌拉草为太子,并将乌拉草的母亲接进京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