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翰林路的由来?翰林路上曾经住过一位翰林吗?
翰林路其实是由过去的三个胡同组成的,清朝时分别叫做“缪翰林胡同”、“甜水井胡同”和“马箭荡胡同”。翰林路上确实住过一个翰林,他就是前文中多次提到的缪润绂,人称 缪翰林。
缪润绂(1851—1939年),原名裕绂,字东麟,又东霖,号钓寒渔人,又号太素生,隶汉军正白旗。他出身书香世家,曾祖就是康乾时期的盛京名士缪公恩。光绪元年(1875年),24的他考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改任户部主事,后官至山东临清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未出仕前,一直居住在盛京。这位缪翰林年轻的时候便头角峥嵘,14岁就开始创作诗词,二十几岁就文冠辽东。
缪翰林对沈阳清代城市研究和民俗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喜好民间文学和风俗历史,27岁时写成了《沈阳百咏》和《陪京杂述》,以竹枝词的形式歌咏沈阳的名胜古迹、风情民俗和历史变迁,成为现今历史和民俗学家,乃至城建部门研究沈阳地方史的珍稀文献。
如今的沈阳城称得上是一座“活在文献中的城市”,大量清代后期甚至民国时期还存在的古迹以及民风习俗,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逐渐淡出了年轻一代人的生活。但是缪翰林却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些,这实则是沈阳城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