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奇怪婚姻习俗:跑婚、抢婚与情死

纳西族,是个生活繁衍在云南丽江一带、富有神奇色彩的古老民族,有着奇异的婚姻习俗,那就是跑婚、抢婚与情死。

跑婚,是姑娘主动跑到男家成婚,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姑娘有了心上人,可是家长不同意,于是,姑娘鼓起勇气,与男方秘密相约,悄悄跑到男家成亲,造成既定事实,迫使娘家不得不承认。姑娘趁着上街、购物或跳舞等机会跑婚,成功后,男家便请族中长辈或有权威的人,主动到女方家赔礼道歉,请求宽容,承认婚姻。能言善辩的说客,往往既夸耀姑娘,又肯定男方,把跑婚说成是命里注定的美好姻缘,只能促成,不可拆散,否则便违天命。女家虽知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但碍于面子,往往愤慨怨责,措辞强烈,甚至聚众到男家“有理取闹”,以致大动干戈。

但终因覆水难收与亲情难断,事后总是默认或追认,极少长此与女儿及亲家对着干的。常常是在男方登门道歉的时候,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母亲暗中来往,补办婚礼,以成明媒正聘。

而男人们则神圣不可侵犯,始终维护着家门的尊严。但到后来,亲家还是亲家,女婿还是岳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社会舆论非但不歧视,反而夸奖跑婚者的勇敢,赞赏美好的姻缘。

与跑婚相反,抢婚的行为专属男方。抢婚似乎野蛮,实际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但由于男方贫穷娶不起,或女方家长不同意,男家才不得不采取抢婚的“违法”行为。这抢,其实是拉或牵。

男方组织人去抢,没有暗约的姑娘虚惊一场,终于由惊转喜,来到男家门口,被男方迎头泼上一盆清水,意为洗头结婚,以后就再没有跑回家的道理了,好马不吃回头草。

抢婚后,女方家族必定向男家兴师问罪,男方自然要谦恭礼让,再三道歉,给女方一个大面子,让女家好下台阶,息鼓班师,以后再渐认亲家。但也有处理不当、引发械斗、变亲家为仇家的。在这种时刻,勇敢正直的纳西姑娘便挺身而出,面对刀棒与辱骂,热泪流淌或笑脸相向,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和意愿,希望母家以爱女之心宁人息事。此情此状,再狠心的家长也只好吞忍,至多也只能当众宣布不认女儿,但事过境迁,女儿终是心头肉,仍盼女儿回家门。

与跑婚、抢婚相比,情死则完全是追求婚姻幸福的消极方式了,并且充满了悲剧色彩。

当自己选择的爱情和婚姻受到干涉和破坏而又无力抗争时,心爱的人便相约到僻静处,在享受最后的欢乐之后,上吊、服毒或跳崖,为自己的爱情而悲壮赴死,这就是情死——纳西人的殉情风俗。

还有个关于情死的传说:“久命”是传说中第一个情死的纳西姑娘,她与“羽排”真心相爱,却遭到羽排父母的坚决拒绝,经多方努力仍坚冰不化,久命慷慨殉情赴死,为玉龙第三国的爱神“游主”所接纳。羽排也殉情赶来,在开满鲜花、充满爱心的国度里,双双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相传许久以前,有一对未婚青年,小伙子日若参战远征,未婚妻巴命推迟婚期。战争胜利了,士兵们纷纷回师故里。黄山垭口飞扬着欢笑声、哭声和哀叹声。巴命在人群里奔走着,悄悄注视着每一个士兵,却始终见不到日若的影子。在阅兵场,她发现了祭台。东巴祭司正在超度战死士兵的亡魂。日若的舅舅正在削着日若的替身木,并供上祭台,准备超度日若的亡魂。巴命昏倒在祭台前。在一阵阵撕心裂肺的螺号声中,姑娘醒了过来。月牙儿落山了。姑娘抽泣着,跌撞着来到玉龙雪山南坡上,选择一棵松树,面朝玉龙山情死国,自缢身亡了。悲痛呵千古恨。原来,日若并没有死。班师时,他想捉一只美丽的孔雀带给心爱的巴命,谁知在深山老林里迷路了。十几天后,他才找到出路,带着美丽的孔雀羽翎回到了家乡。可他得到的却是终生的遗恨。他像一头着了魔的牛牯,疯狂地跑进山里,抱着孔雀羽翎,毅然跳进巴命熊熊的焚尸火堆里,到情死国里找巴命去了。

纳西人认为,情死并非简单的自杀,它是坚强的恋人们带着圣洁的新生的希望投奔理想世界的特别方式。纳西人对情死者不轻视,不谴责,而是佩服他们的勇气,为他们“祭风”,超度亡魂到祖先那里,以免成为风流鬼,贻害活人。

然而对于殉情而未死的人,人们非但不同情,反而认为他们是污浊下贱到连死神都不肯收留的活鬼。情死者一方死了,另一方还没死,哪怕鲜血淋漓,苟延残喘,旁人也见危不救,有的甚至采取残忍手段去“成全”他们。就是家里人来了,也袖手旁观,直至情死者气绝身亡,方痛哭敛尸。

比起跑婚和抢婚,情死当然是消极的,也是悲惨的,情死者爱情高于生命的壮烈殉情行为,是生活中遗恨千古的不幸和令人无限痛惜的错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8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