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真的是慢吞吞的性格吗

昆明人真的是慢吞吞的性格吗

气候决定性格,昆明人的性格就像一杯温水,不温不火,在繁琐中尽显温吞本色。许多外地人觉得云南人办事效率极为夸张,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他们需要几个小时,你要是碰巧约了人,昆明人说的“马上就到”“还有几分钟”可能是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

回到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出,女人煮饭和男人吸水烟筒是云南最具特色的两大生活习惯,都与蒸汽有关。

昆明人的做饭其实包含两道程序,煮饭和蒸饭。流程是这样的:先把米放在锅里煮10来分钟,等煮到半生不熟时,便置于筲箕上漏干,再把不熟的米倒入蒸锅用蒸汽蒸熟,这样一来,米是米,米汤是米汤,分得清清楚楚。“煮饭”的关键点在于把米汤剥离出来,让米单独享受蒸汽蒸熟,还有漏不干的米汤,也会顺着蒸锅流到下面的锅里。吃饭的时候,米汤可以发挥汤的使用效果。

要是家里小孩问妈妈多久可以吃饭,妈妈会用“煮着了”或“蒸着了”来回答吃饭的大约时间。在蒸饭的同时,也是做菜的开始。对蒸汽烹调的热爱,不仅体现在煮饭上。昆明最为著名的美食汽锅鸡和过桥米线,无一不是对蒸汽的热爱。尽管在烹调的意义上,蒸被赋予了太多上上做法的意义,比如这样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保存食物的营养均衡,但是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叫人慢慢等待蒸出来的食物,一定会觉得原始和浪费,但是昆明人一直热衷于此。今天随着电饭煲之类电器的出现,许多家庭已经不采用蒸饭的传统方式。蒸饭的方式却大规模出现在饭馆中,今天到昆明的人还会看到,许多专业的煮饭公司都用很大的木质蒸子把蒸出来的饭送到一些馆子里,原始的蒸饭并没有被现代文化所取代,而是顽固地保持了下来。试想,一个从儿童时代就熟谙这套繁琐程序的昆明人,性格自幼便是蒸出来的,不温吞才怪。

在昆明的男人圈里,还有一句话颇有意味,就是“等我咂锅烟”。为什么是咂“锅”烟而不是“根”呢?因为这里常见男人吸水烟筒。就连身边的女人也会抱怨,自家男人怎么会一天到晚抱着水烟筒。出门前,女人都要耐心地等着男人把手上的烟丝吸完;而一回到家,坐到沙发上的男人第一件事还是抱起水烟筒,“咕咕咕”地抽个没完。无论做什么,都会听到男人说“等我吸口烟,就来就来。”这样的语气,换到另外一个家庭或另外一种场景,都不会有所改变,最多换成这样,“急什么,烟都没有吸完呢!”要是一群昆明男人在一起办事,他们会轮流抽一圈水烟筒,当作休息之用。一个人说我要去吸锅烟,就是告诉别人他想休息一下。如果一群男人中碰到不会抽烟的人,他的休息权会被大大地减弱,成为抽烟者的“使嘴人”,就是叫他们去帮忙买点东西之类的。也许一个使嘴人开始并不想抽烟,但因为老被使唤,也毅然加入抽烟大军。

水烟筒在云南被叫做“烟锅”,是一种用竹筒制成的烟具,一般长约一米,用铁条弄穿竹节,竹子三分之一处,开个小孔,斜插上一根手指般大的小竹筒,作为烟嘴,灌进半筒清水,便成了水烟筒。抽烟时,将一小摄烟丝按在烟嘴上,边对着烟丝点火,边将嘴巴贴着水烟筒上端筒口猛吸,烟经过清水的过滤,去掉大部分尼古丁和杂质,变得更加醇厚爽口,不会因吸烟过多而喉咙痛、肝火盛。这正是水烟筒魅力的所在。不吸烟的时候,昆明人在喝茶,一杯接着一杯,瓜子壳一地,水好几壶。

在这里,需要说一下普洱茶。任何一位接触到普洱茶的人都会被泡茶程序吓坏了。也许叫外地人很为难的是,拿到一饼茶不知道如何下手,普洱茶被压得太硬,用手几乎是没办法弄开的,必须启用锥锤等利器才能弄,可是一般的家庭哪里有这些利器?昆明人就会告诉他们,用锅蒸一蒸,自然就散开了,这个法子固然不错,可是麻烦还在,普洱茶小坨也许一天可以喝完,可其他大号型的一旦蒸开,喝不完就失去了价值。喝茶方式一样繁琐,第一道茶是不能喝的,要泡好几次才能下口,对喝茶工具需求也很多,我们把茶叶扔到杯子里的方式不行,普洱茶一直泡着的味道会吓死人,得泡一点喝一点,于是不经意间,为了一斤茶,得要配备许多工具,本来极为休闲的喝茶,在昆明,演化成一桩累人的活计,要是还有人参与讨论普洱茶的各种滋味,那就是另外一番感慨了。

这样看来,昆明人慢吞吞的性格,是天生的,并且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慢吞吞的性格没有什么不好,这样也是一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8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