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子也爱穿高跟鞋:她们的“高跟”鞋和现代女孩的高跟鞋有什么不同?

观看清代宫廷电视剧的时候,宫廷女子脚上所穿的“高跟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种鞋就是满族特有的绣花高底鞋。满族妇女的鞋子独具特色,鞋底一般是木底,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凸出一块,凸出的部分用白布包裹,或者表面涂抹白粉装饰,因此这种木底也叫“粉底”,考究的粉底还会在四周镶嵌宝石等饰物。木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上宽下窄,像马蹄的形状;一种是上细下宽,如同花盆状,所以这两种绣花鞋也叫“马蹄底鞋”或者“花盆底鞋”。

这种鞋最高的有两寸,也就是大约6厘米高,真可以说是当时的“高跟鞋”了。关于这种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满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今天的黑龙江一带,有着“削木为履”的习惯。就是用削好的木头镶在鞋子底部做跟,将脚垫高,这样就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隔绝地面的凉气,也可以使女性身材显得高挑,走路时形态优美,婀娜多姿。但是,这种鞋子的缺点是不方便行走,因此到了清朝中期,满族老年妇女和小女孩就改穿平底鞋了,即用木头制成厚底的平底鞋,这样行走起来就很平稳了。

据说慈禧也是这种花盆底、马蹄底鞋的爱好者,她喜欢穿8厘米左右的高底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22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