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城四大工程:古城墙、古街道、古浮桥与福寿沟

赣州古城四大工程:古城墙、古街道、古浮桥与福寿沟

赣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唐末时期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当时的刺史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在风水大师杨筠松的帮助下,将赣州建成一座屹立在江边、状如乌龟的新型城池,故而赣州又称“龟城”。

北宋年间,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促进着赣州的城市建设发展,古城墙、古街道、古浮桥与福寿沟四大工程应运而生。

赣州古城墙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北宋砖墙。当时的知州孔宗翰率众用砖石筑了一段城墙,经过历代的不断修缮,最终形成了一道周长7千米、均高7米的雄伟古城墙,城墙上的垛墙、炮城、马面与城门均保存完好。

赣州城区的水陆交通也大有改观。在地面道路上,形成了以阳街、阴街、横街、长街、健街和斜街六条大街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系统。直到现在,这六条街道的走向与位置一直未变,仍然是今日赣州的主要交通干道。在水面道路上,建起并开通了著名的古浮桥。古浮桥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起来,再用缆绳相连而成,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全长约为400米。这座古浮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属于赣州的国宝级文物。

赣州的福寿沟属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它是北宋年间建起的一套罕见又精密的排水系统。据史料记载,在宋朝以前,赣州常年饱受水患,百姓深受其苦。1068年至1077年间,水利专家刘彝出任此地知州。他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在地下建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这两条干道系统的大体走向形如古体篆字“福”和“寿”,故而得名福寿沟。

在面积3.22平方千米的老城区,福寿沟覆盖了2.7平方千米的地方,几乎遍布整个老城区。它分为明沟和暗沟,与老城区的所有水塘相连,福沟排出城区东南之水,寿沟排出城区西北之水,既避免了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两条排泄主道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排向赣州周边的两条河流章江和贡水。同时,福寿沟还建成了消涨自然闭合的系统,江水涨时自然关闭,江水落时又自然开启。为了便于居民排水,古代工匠们还在街角、民房墙角下水沟经过的地方,布满铜钱状的排水孔。这些排水孔起到了过滤树枝、石块等生活垃圾的作用,雨水和生活污水便由此流入福寿沟排出城外。

清朝初年,福寿沟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暗渠被拓至“广二三尺,深五六尺”,成年人可在沟中自由行走。经过这次整修后,福寿沟全长12.6千米,其中福沟长约11.6千米,寿沟长约1千米,全系统设有六大出水口,将城区多余水量直接排入章江与贡水。

以上四项先进、科学又环保的城建工程较好地保持了宋代城市的布局特色,尤其是“福”、“寿”、“铜钱”等吉祥图案的运用,使得古城特征更为明显。再加上拥有众多的宋代文史古迹,赣州堪称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宋城。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4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