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村落的布局特点:精巧有序、层次丰富

婺源古村落的布局特点:精巧有序、层次丰富

婺源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此地百姓无法靠耕种自给自足,男子不得不外出经商,或苦读以科举入仕。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背井离乡的婺源人一旦发达,便会衣锦还乡,并大兴土木,为自己和家人建造舒适而精美的宅邸。如此时间一长,婺源境内那些曾经不值一提的小山村竟逐渐扩充成颇为壮观的村落。如今,婺源是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之一,堪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婺源的古村落多以点的形式散布于流经婺源县城并在其北部一分为二的河流两岸,还有一些村落则建在山谷中。走进这些古老的村落,可以发现这些村落内部结构都非常统一规整,布局十分精巧。婺源山多水多,婺源人都会因循着山水走向,凭借着自然地势来建筑村镇,所以这些村落的空间布局都有条有理,并且层次很丰富。婺源古村落的空间布局大体上有四个类型,即集中 式、组团式、线性、放射形。

集中式布局紧凑集中,最大特征是“群屋一体”。这种村落多以庙宇、祠堂为中心,其他建筑紧凑地在中心建筑周围依次排列,形成层次鲜明、序列严密的空间结构。这种布局以菊径村为代表,村中白墙黛瓦的建筑一幢紧挨一幢,远远望去密不透风。走在村中,若是遇到雨天雪天,人们可以穿街走巷而不湿衣衫。

组团式布局,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村落由多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团块状宅区组成,这些宅区以河流、街巷、地势相隔,每个宅区的功能都比较完整,而这些宅区还有共同的公用建筑或开放空间,如戏台、祠堂、广场等。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千米处的晓起村便是典型的组团式布局。

在婺源,线性布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村落以溪流为中心,顺着水系,建在溪流两岸,如秋口镇的李坑村便是如此,该村中民宅大多依水而建,溪水、堤岸、石桥,以及溪水两岸一座座民宅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而和谐的空间肌理,其景致颇似江南地区的“小桥流水人家”。另一种村落建在两座山的细长夹缝间,或依着山和水的边缘而建,如此一来,便形成一种狭长的布局,这种布局的代表是高砂村。

放射形布局亦有两种形式,即线性放射布局和向心式放射布局。呈这种空间布局的村落,一般都有作为线性放射起点的街巷、河流等,或者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核心区域,比如宗庙祠堂、戏台、广场等建筑物和公共空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空间布局,放射形空间布局更为严整、有条理,街道也更加有方向性。放射形布局的典型代表为位于婺源北部的清华镇和位于婺源西南部的中云镇。

婺源古村落这种丰富多彩的空间布局是在一种长期的、自主的动态更新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效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是徽州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婺源古村落中的古建筑遗存已经成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最直观的标本,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国人的传统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3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