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黄金肉的历史典故与由来传说
满族有一道传统名菜,叫做“锅塌肉片”,原料简单,制作方法也不复杂,猪里脊肉切片裹淀粉下油锅炸熟即可。但就是这么一道貌不惊人的菜,在满清宫廷御宴中却经常担任主角,甚至有“满族珍馐第一味”的美称。据说这道菜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手创制,它还有一个奇特的名字:黄金肉。
现在一般的说法里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努尔哈赤青年的时候在某个女真部落首领家里当伙夫,因为心灵手巧,有一次被派去给厨子帮厨。部落首领是个饕餮之徒,每顿必须八个菜,还必须口味好,不然就会大发雷霆。这一天厨子做好七个菜后,突然晕倒。努尔哈赤没办法,只好及时顶上,稀里糊涂创出这道菜。想不到首领一吃,大为赞赏,把努尔哈赤叫来一问,努尔哈赤现编个名字叫“黄金肉”,以后遂得到提拔,如是云云。还说努尔哈赤发迹之后,每逢大典,必吃“黄金肉”,并且当众讲述这段历史。
且不说堂堂八旗之主当着一众子侄的面讲自己怎么学厨是否妥当,就是按这个说法,努尔哈赤做“黄金肉”得到首领赏识,也顶多是个被赏识的厨子。厨子离皇上还有好几站呢,没听说哪位首领死后把位置传给厨子的对不对?所以这个所谓传说破绽百出。但它为什么又流传下来了呢?这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是清朝老祖宗,不得不加以避讳。怎奈越避讳越乱。要跟满族老人扫听,这段传说应当是这样的。
说这个努尔哈赤当初的确在一个人手下混过,但不是当伙夫,而是由亲兵而小将。这人也不是什么女真首领,而是当时雄踞关外名震天下的大将李成梁!
李成梁这人有些朋友可能不熟,其实他是明朝后期可与戚继光齐名的大将。作战勇猛,善于带兵,朝廷全权委以关外之事,连他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柏都是著名武将。万历年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吃饱了撑的,侵略朝鲜。大明就是派李如松兄弟领兵去把倭寇打回去的。李家的三千家丁,更是遴选天下勇武之士。一直到清朝末年,康有为给皇上上书,还有“李克用之义儿,李成梁之家丁”的典故,将李家家丁和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相提并论。千万别小看这些家丁,晚明军制一团乱麻,将不知兵到了搞笑的程度。关键时刻,武将们最得力的还就是自己的私兵家丁之属。李家在关外扬威数十年,这些家丁里真出过总兵、副将之流的人才。明末袁崇焕手下大将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之前就是李家的家将。这么说吧,明末努尔哈赤在关外崛起,乃至清朝入关,取代明朝。不少人认为是李成梁一个人养敌自重的结果,就可以想象李成梁当年是何等人物!当努尔哈赤青年之时,李成梁是关外唯一的超级大腕,绝无夸张。
那么努尔哈赤怎么跑到这样一位大腕手底下的呢?说来很没面子,是被抓来的。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势力渐强,一直对大明疆土跃跃欲试,后来发展到公然动武的程度,这一下李成梁不能装看不见了。当时女真诸部远未统一,以李成梁的武力,只有不想打,没有打不过,于是发兵打败王杲。赶上努尔哈赤倒霉,在外祖父家做客,一并生擒回来。好在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女真诸部里属于亲李成梁势力,于是饶了不杀,收努尔哈赤做了亲兵。李成梁对努尔哈赤不错,不但准他进出内宅,还没少传他兵书战策,想把他扶植起来,以后替自己牵制女真诸部。
不料过了几年,情况大变。
努尔哈赤精研兵书战策,智谋武艺,突飞猛进,而且志气非常大。李成梁冷眼旁观,觉得此人非池中之物。
又赶上一桩惨事。李成梁出兵攻打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和努尔哈赤家素有亲戚关系,觉昌安、塔克世前去解劝。结果明朝大兵突至,玉石俱焚,这两劝架的也给一勺烩了。李成梁顿时成了努尔哈赤杀祖、杀父的双料仇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何况现在还饶上一位祖父。
单这两条已经够麻烦了,还有第三条。李成梁府上有个丫鬟,自幼生得标致动人。李成梁一向想等她成年后纳为己用。没想到这丫鬟与努尔哈赤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到了难舍难离的程度。李成梁得知情况,能不暴跳如雷?
这三条哪一条都够李成梁将努尔哈赤杀好几遍!何况三条齐汇。努尔哈赤也不是傻子,看出端倪,心想别等他下手,我赶紧跑路!但他难舍那位丫鬟,就约她一起逃走。丫鬟一听,心中感动。李成梁的势力那可不是一座宅院一个城,凡关外明军兵锋所指,都在他的管辖下。现在李成梁已经摆明了要杀努尔哈赤,逃跑之路肯定步步艰辛,再带着一个弱女子,没准努尔哈赤的命就被她连累了!丫鬟忍着悲痛,臭骂努尔哈赤一顿。努尔哈赤不明所以,大受打击,独自一个人跑了。这丫鬟暗自计算,努尔哈赤要成功脱险,还必须拖住李成梁。于是下得厨房,亲手烹调,就是这道“锅塌肉片”。然后换上一身漂亮衣服,亲自捧去见李成梁。李成梁一见,大为高兴,再问菜名,丫鬟回答,这是“爱新觉罗肉”!这小子蒙大帅养育多年,忘恩负义,吃里扒外,我就是吃了他都不解恨!
您想李成梁被这么一忽悠,心里多舒坦?心想小丫头终于回心转意了!一高兴多喝了点,黑沉一梦。等第二天再醒过来,家人禀报,丫鬟已经上吊自杀了!李成梁这会才反应过来,急忙派人捉拿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早已逃出生天。您要从这论,将来清朝十数代帝王,二百多年气数,全靠着这位丫鬟和这道锅塌肉片。努尔哈赤后来知道了缘由,既感动又悔恨,以后就给这位丫鬟建庙祭祀,并把“锅塌肉片”列为“大功菜肴”,时常不忘。但“爱新觉罗肉”叫起来既不好听又犯忌讳,所以引用“爱新觉罗”的本意“黄金”,把这道菜改名叫“黄金肉”,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