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哈拉巴文明遗址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文明遗址

印度和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早在几十万年前,南亚次大陆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考古学家在文迪亚山脉以南发现了很多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中最能代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就是以手斧为代表的马德拉斯文化。研究发现,在旧石器时代的印度,人们还不会使用火种,也没有墓葬的习俗。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则分布比较广泛,在恒河流域也有发现。

新石器时代,印度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驯养动物、制作陶器、造船、织布等技术已经出现,人们还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术。根据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印度河流域灿烂的文明是在印度本地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是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文明遗址。

这两座文化遗迹的发现,大大拓展了人们对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眼界。这些遗址大多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印度河流域附近,分布范围较广,东到恒河盆地,西至伊朗边境,有100多万平方千米。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地的古迹,常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哈拉巴文化时期,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的农作物有大麦、稻谷、棉花等。这一时期,手工业也比较繁荣。根据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和图案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和运输业也已经比较发达,城市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下城是居民区,卫城有高高的城墙,并建有防御的塔楼。在下城的居民区里,有整齐的街道和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根据城市居民住房设施和规模的差别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不均等现象。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明,如母神、树神、虎神、蛇神等。

除了卫城和下城,在印度河流域还发现了很多城镇和村庄的遗址,以及一些刻在印章上的文字符号,印章的材料一般是石头、陶器或象牙。哈拉巴文化由繁荣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然而它是如何衰落的,至今依然是个谜。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402.html
返回顶部